-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
作者:本刊辑部
年份期号:
2017-第2期
刊名:实践(党的教育版)
- 描述:为严格约束亲属,周恩来同志还亲自制定了详尽细致的“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来看看;來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 周恩来的“养生秘诀”:“我按东方人的习惯生活!”
-
作者:胡长明
年份期号:
2016-第2期
刊名: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关键词:生活 习惯 周恩来 东方人 养生
- 描述:周恩来为国为民日夜操劳,休息与睡眠都很少为人所知。无论何时,即使在晚年重疴缠身之时,人们总见到他精神矍铄,步履矫健,精力十分充沛。和他共过事的人常常适应不了他的节奏和韧劲。周恩来记忆惊人,1972年中美会谈时,基辛格总是带着厚厚的文件和材料,而周恩来只不过拿着一张纸。
- 周恩来的“三严三实”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5-第6期
刊名:军工文化
关键词:日夜操劳 国民党反动派 三严 邓大姐 总理办公室 西花厅 方志纯 习仲勋 政府办公大楼 三实
- 描述:提到“三严三实”,很多人会联想到周恩来总理。最近出版的新书《在周恩来身边四十年》,披露了周恩来原身边工作人员童小鹏在周总理身上看到的“三严三实”。严以修身:坚决不盖国务院办公大楼在筹备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北京“十大建筑”过程中,有关部门提出修建政府办公大楼的计划,并制作了在府右街西侧,从西安门大
- 周恩来用过的毛毯
-
作者:本刊辑部
年份期号:
2016-第1期
刊名:党史文苑
关键词:原定计划 敌强我弱 郑家 区委书记 革命工作 陆丰县 大塘村 南塘 海陆丰 农民运动
- 描述: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由陈赓陪同,奉党中央之命从九江秘密潜入还处在国民党控制下的南昌,住在花园角2号朱德寓所,进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周恩来随身带了一床红色毛毯,四周边为米黄色。起义期间他一直使用这床毛毯。起义胜利后,部队按原定计划于8月3日开始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后由于敌强我弱,又没有与当地农民运动
- 周恩来用过的毛毯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6-第1期
刊名:党史文苑(纪实版)
关键词:党中央 起义 国民党 毛毯 1927年 周恩来
- 描述: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由陈赓陪同,奉党中央之命从九江秘密潜入还处在国民党控制下的南昌,住在花园角2号朱德寓所,进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周恩来随身带了一床红色毛毯,四周边为米黄色.起义期间他一直使用这床毛毯.起义胜利后,部队按原定计划于8月3日开始撤离南昌,挥师南下.
- 周恩来用过的名字和化名
-
作者:秦九凤
年份期号:
2017-第3期
刊名:福建党史月刊
- 描述:周恩来用过的名字和化名
- 周恩来用过的名字和化名
-
作者:秦九凤
年份期号:
2017-第3期
刊名:百年潮
关键词:革命事业 世家 周恩来 化名
- 描述:一代伟人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世家,根据当时的习惯和传统,他要取好多名字。后来从事革命事业后,又由于斗争的需要,还用了一些化名,这些名字都有一定来历或有趣的含义。 据笔者多年搜集,周恩来的起名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老家淮安的幼年、童年时期。周恩来的名、字等都是由家人或家塾馆先生给他起的,主要有乳名“大鸾”,学名“恩来”、字“翔宇”。
- 周恩来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开创性实践
-
作者:杨明伟 张晓彤
年份期号:
2016-第5期
刊名:毛泽东研究
关键词:理论 生态文明 周恩来 实践
- 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问题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周恩来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开创性实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国土绿化、水土治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这些思想和实践深刻体现了我国国情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要求,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对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周恩来生命中的“最后一次”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6-第1期
刊名:中国故事(专栏版)
关键词:生命 常规检查 “文革” 超负荷 周恩来
- 描述:1972年5月,周恩来在一次身体常规检查中发现患了癌症。此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文革”中数不清的磨难,使他心力交瘁,病情急剧恶化。1974年6月1日,周恩来不得不住院治疗。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 周恩来爱才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5-第10期
刊名:当代兵团
关键词:地质工作 美国空军 不伦瑞克 副院长 保卫工作 地质部 苏方 卡门 中国科学院 中将军衔
- 描述:周恩来一生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任人唯贤,知人善任。1957年,在我国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要去苏联参观。但苏方提出,他们的火箭、原子弹,必须是高级别官员或者高军衔的将领才能参观。当时,钱学森没有军衔,怎么办?而钱学森去不成,我们的计划必然落空,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果断决策,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事实上,钱学森回国后,国家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