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吃过的那些糕
-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10-12
- 描述:鲁迅喜欢吃零食,尤其是糕点。江浙一带的人们善做糕点,绍兴香糕就很有名气。精白粳米磨成细粉,配以适量研成粉末的中药材如丁香、砂仁、白芷、豆蔻、大茴等,再加上香料,拌入白糖,和粉成型后,置于炭火上烘烤,如此焙制的香糕黄而不焦,硬而不坚,入口松脆香甜。这与大多数米糕上笼蒸熟、口感柔软大不相同。鲁迅和原配夫
- 鲁迅吃过的山珍海味
-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07-08
- 描述:鲁迅一生的后半段主要是在北京、广州、上海度过的,这些餐饮业繁华的大都市,为食客们的口福提供了必要条件。鲁迅日常生活十分节俭,在沪十年,平日家里餐桌上就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然而鲁迅并非深居简出的隐士,他与教育界、文化界等方面的同事和朋友交往甚广,不免有你来我往的饭局
- 鲁迅吃辣
-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7-01-12
- 描述:先前读过一篇文章,文中描述了鲁迅请胡适到家里吃饭叙谈的情景,席间有朱安下厨做的拿手的梅菜扣肉,这道菜的特别之处在于放了一些红辣椒,由此引出了鲁迅爱吃辣椒的花絮。鲁迅向胡适介绍说:“辣椒是最妙的解困之物,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只辣椒来,分成几截,放进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只见得
- 鲁迅可以怎样读?
-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05-16
- 描述:黄:在《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中,王富仁教授指出中国的鲁迅研究“低潮的时候多,高潮的时候少”,对此您又是怎么看的?您可以给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鲁迅研究的历史进程吗?彭:王富仁老师的那本书《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我这里凭记忆说最重要的———不如说是对我较有影响的吧———新中
- 鲁迅可以怎样读?
-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04-19
- 描述:对谈人物简介彭小燕,湖南零陵人,博士、中文系教授。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王富仁教授。同年6月始,供职于汕头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鲁迅研究、周氏兄弟研究、日本的鲁迅研究等。记者(以下简称“记”):彭老师,您好!请问您最初接触鲁迅及其作品是什么时候?他给您的最初
- 鲁迅去世后的朱安
-
作者:张映勤
出版日期:2016-06-17
- 描述: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平南下赴厦门教书,转年1月,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开始相伴左右,同年10月,两人到上海正式同居生活。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此时的朱安与婆母鲁瑞生活在北平西三条21号寓所。得到消息,朱安悲痛异常,鲁迅与她虽然没有感情,但毕竟夫妻二十多年,自己名分上仍是鲁
- 鲁迅原版照片“回家”
-
作者:周能兵
出版日期:2016-10-31
- 描述: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杰出文学家、思想家,虽然一生未曾到过开封,但与古城却有着一次次交集,他那双如炬的目光曾一次次投向开封。对此,我市文史学者刘海永曾撰文钩沉,再现鲁迅先生生前对开封、对河南的关注。而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开封新闻界、文艺界、学术界更是怀着对
- 鲁迅写鬼
-
作者:庄越之
出版日期:2016-02-27
- 描述:“五四”文学革命自发端起,就带着强烈的启蒙色彩和大众化、通俗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新文学的探索者一方面要“别求新声于异邦”,大力引入外国文艺思潮;一方面也要立足于本土,从鲜活生动的民间文学汲取营养。1920年北京大学设立歌谣研究会,开始新诗歌谣化的努力,刘半农、刘大白等新诗人更是直接借鉴民歌的体式进行新
- 鲁迅写广告
-
作者:吴 军
出版日期:2016-05-25
- 描述:鲁迅终生为人正直坦荡,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还是一个优秀的出版家。鲁迅终生和书打交道,作为出版人,为了卖书,他还写过一些书籍销售方面的广告。但是对于那些乌烟瘴气的垃圾广告,鲁迅却非常厌恶,他曾经写过一些文字对此类广告进行过无情的讽刺和鞭挞。鲁迅自己所写的卖书广告,除了向人们翔实地介绍优秀书籍,还真
- 鲁迅写催眠曲
-
作者:王吴军
出版日期:2016-05-02
- 描述:作为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不仅写过杂文、散文、随笔、小说等体裁的作品,而且,鲁迅还写过新诗,也写过不少旧诗,但是,鲁迅在做了父亲后,还曾经怀着满腔的父爱为他的儿子海婴写过催眠曲。1929年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周海婴出生了,鲁迅做了父亲,心情非常激动,他亲昵地称呼海婴为“小红象”。海婴尚在襁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