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栏目导航
  黄浦街道   (659)
  南京东路街道   (66)
  外滩街道   (66)
  五里桥街道   (109)
  半淞园路街道   (61)
  小东门街道   (47)
  豫园街道   (60)
  老西门街道   (48)
  瑞金二路街道   (83)
  淮海中路街道   (67)
  打浦桥街道   (52)
  黄浦文化   (2185)
  上海博物馆   (891)
  上海大剧院   (706)
  上海美术馆   (575)
  黄浦图书馆   (4)
  上海城市规划馆   (9)
  风景名胜   (12464)
  外滩   (2061)
  南京路   (1674)
  人民广场   (1309)
  淮海中路   (268)
  新天地   (2176)
  文化广场   (1987)
  思南公馆   (148)
  8号桥   (61)
  豫园   (1507)
  老码头   (531)
  田子坊   (457)
  南京路步行街   (163)
  福州路文化街   (13)
  北京路生产资料...   (5)
  上海老街   (69)
  云南南路美食街   (3)
  世博滨江   (31)
  金陵路商业街   (1)
  历史名人   (14457)
  高旭   (47)
  徐伯昕   (48)
  施维智   (21)
  龚澎   (356)
  鲁迅   (2176)
  黎锦晖   (279)
  蔡元培   (2176)
  郎静山   (340)
  胡政之   (108)
  董竹君   (111)
  黄自   (450)
  柏文蔚   (78)
  盛丕华   (27)
  徐婉珊   (4)
  越飞   (593)
  陶菊隐   (25)
  周祥生   (25)
  瞿白音   (36)
  袁振英   (96)
  袁牧之   (132)
  徐铸成   (179)
  柯灵   (351)
  潘梓年   (77)
  钱君匋   (308)
  赵朴初   (1561)
  林伯渠   (573)
  周璇   (1024)
  薛佛影   (11)
  柯庆施   (291)
  罗生特   (140)
  胡绳   (594)
  陶行知   (2177)
  莫非仙   (2)
  魏金斯基   (19)
  唐君远   (22)
  名人故居   (3757)
  韬奋故居   (7)
  周公馆   (164)
  周韬奋   (2)
  周恩来   (2176)
  李烈钧   (221)
  何香凝   (1187)
  公共文化讲座   (2631)
  公共文化讲座   (2631)
鲁迅与丰子恺“撞车”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12-22
报纸名称:北京青年报
描述:杜学峰《苦闷的象征》是日本学者厨川白村(1880—1923)的文艺理论著作,1924年2月在日本由改造社出版。该书的问世,某种意义上是对中国当时“苦闷文学”的一种理论总结。两个月后的4月8日,鲁迅买到日文版原著,9月22日着手翻译,10月10日译完,第一、第二部分于10月1日至31日在《晨报副刊》上
鲁迅与中央特科的交集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03-11
报纸名称:赤峰日报
描述:鲁迅和我们党隐蔽战线的领导人陈赓以及瞿秋白、冯雪峰等同志有着密切的交往、联系。他曾想写反映艰苦斗争的长篇小说,终因事物缠身未能完成;在1934—1935年间,鲁迅通过吴奚如,为中央特科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被陈赓称为“特殊的情报员”。吴奚如是中共中央在上海“特别行动科内一名密员”。他对外身份是青年作家
鲁迅与上司傅增湘的过节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08-03
报纸名称:辽宁职工报
描述:鲁迅曾任教育部科长,与顶头上司——曾任教育部长的傅增湘颇为不睦,傅增湘是著名教育家、藏书家,鲁迅曾欲将藏书转卖给他,他开了个离谱的低价,令鲁迅极为不满。鲁迅还认定傅增湘有“偷书”劣迹,可查于他撰文写的一篇工作回忆录。发表于1928年1月28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七期的《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鲁
鲁迅与《越缦堂日记》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10-09
报纸名称:安徽商报
描述:.羊咬鱼.十余年前,赴京寻访安徽会馆。安徽会馆由李鸿章兄弟于同治七年(1868)带头捐资修建。晚清名士李慈铭曾与同好聚吟于安徽会馆中,并在馆中宴请过朝鲜使臣。《清史稿》评李慈铭:“性狷介,又口多雌黄。服其学者好之,憎其口者恶之。”李慈铭喜臧否前人同流,对李贽、唐寅、祝允明、袁枚、赵翼等评价不高。他得
鲁迅与《夏娃日记》
作者:毛本栋   出版日期:2016-12-16
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描述:里斯德·莱勒孚为《夏娃日记》配的插图之五上海译文版《夏娃日记》旧书影鲁迅一生喜爱好书,热爱美术,尤爱精美图画,这一雅好,使他与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夏娃日记》之间,发生了一段十分奇特的经历:是鲁迅最先发现《夏娃日记》并托人翻译给中国读者的。据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手稿本,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鲁迅与《夏娃日记》
作者:毛本栋   出版日期:2016-12-08
报纸名称:马鞍山日报
描述:鲁迅一生喜爱好书,热爱美术,尤爱精美图画,这一雅好,使他与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夏娃日记》之间,发生了一段十分奇特的经历。是鲁迅最先发现《夏娃日记》并托人翻译给中国读者的。据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一书中记述,1931年的一天,鲁迅家东边的邻居搬走了,姆妈(鲁迅家女佣)照往常习惯,仍然领着两岁的小
鲁迅与《夏娃日记》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12-11
报纸名称:珠海特区报
描述:据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中记述,1931年的一天,鲁迅家东边的邻居搬走了,姆妈(鲁迅家女佣)照往常习惯,仍然领着两岁的小海婴去玩,回来手里拿着一本人家遗下的破书,准备给海婴玩。鲁迅接过来一看,被那五十多幅精美的美国画家里斯德.莱勒孚的插图和原作者马克.吐温迷住了,翻了又翻。后来,鲁迅托人翻译了全书,
鲁迅与 《北平笺谱》
作者:聂鑫森   出版日期:2016-03-15
报纸名称:汕头日报
描述: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一书中,收入他为《北平笺谱》所作的序。此文不过寥寥数百字,谈中国木刻画及花笺的沿流迁变,印制《北平笺谱》的原由,并认为:“宣统末,林琴南先生山水笺出,似为当代文人特作画笺之始,然未详。及中华民国成立,义宁陈师曾入北京……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
鲁迅与 《北平笺谱》
作者:聂鑫森   出版日期:2016-03-13
报纸名称:汕头日报
描述: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一书中,收入他为《北平笺谱》所作的序。此文不过寥寥数百字,谈中国木刻画及花笺的沿流迁变,印制《北平笺谱》的原由,并认为:“宣统末,林琴南先生山水笺出,似为当代文人特作画笺之始,然未详。及中华民国成立,义宁陈师曾入北京……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
鲁迅不轻易否定孩子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12-27
描述:关于鲁迅先生和海婴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许广平从街上的一家福建菜馆要了一碗鱼丸子,吃饭的时候,海婴最先夹了几个丸子放到自己碗里,然后开始吃,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又给海婴夹了一个,海婴吃了这个以后,依然说不新
上页 1 2 3 ... 48 49 50 ... 97 98 9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