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译丛》与鲁迅的译介传播
-
作者:
葛文峰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传播 香港 世界文学 鲁迅 国家战略 文化“走出去” 译介
-
描述:一、引言 鲁迅对外译介传播的世界之旅已有80余年的历史,早在“鲁迅去世之前,他的名字和作品就开始在英语世界传播开来”㈨。当前,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世界文学中的鲁迅翻译与推介逐渐
-
阅读鲁迅,纪念鲁迅
-
作者:
谢颖 郭海瑾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杨义杨义先生部分学术著作编者按: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随着一系列纪念活动的举行,鲁迅研究成为一个学术热点。在阅读和研究中,如何深入地认识鲁迅先生作品、思想及其个人的精神风骨,从而更好地纪念这位思想文学大家?本刊记者就此对著名学者、鲁迅研究专家杨义先生进行了专访。鲁迅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学术周刊:
-
读鲁迅
-
作者:
汪天成 来源:金华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对鲁迅先生并不陌生,因为我家书架上,放满了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而且,爸爸平时也给我讲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些人物,比如阿Q、闰土、九斤老太、华老栓……有时,甚至在我睡觉前,爸爸还给我朗读鲁迅先生的散文。“在我家的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时鲁迅写的《秋夜》,爸爸不紧不慢地阅读,我
-
鲁迅的辫子
-
作者:
周宝东 来源:科技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这是鲁迅唯一一张大笑的照片当代画家创作的鲁迅油画作品鲁迅的辫子,已经在我心中纠缠了十几年。作为中国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鲁迅的言行容易被包裹上一些色彩,从而提高辨识度和典型性。关于鲁迅剪辫一节,逐渐进入笔者视野。《鲁迅年谱》中写到这一节时,认为鲁迅是在“反清运动的激励下,毅然剪掉了辫子”。在江南班第一个
-
鲁迅与美食
-
作者:
罗基仁 来源:安顺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读高中时,通过老师介绍,初步了解到鲁迅先生非常勤奋刻苦(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他富于正义感和民族气节,思想深刻,忧国忧民,耐住寂寞,甘于清贫,富有才情,文笔犀利,从那时起,我对鲁迅先生就十分喜欢和崇敬。几十年来,鲁迅先生的作品和介绍先生的书籍(如传记
-
鲁迅的趣味
-
作者:暂无 来源:河津风采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给人的印象近乎冷峻,一副凛严的面孔像一张不会动的铁板,目光也总像一把利剑,在那样的乱世中穿行。读鲁迅的作品,越读越觉得他张口说出的话,总带着一股寒气。其实,生活中真实的鲁迅并不完全是这样。从下面一个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那么有趣和可爱。有一次鲁迅的侄女问他:“您的鼻子为何比我
-
想象鲁迅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商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碎碎.中国的文学史上,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给后来者提供了最多话题,还养活了一批研究者的,古代的,可能当数《红楼梦》,现代呢,一定当数鲁迅了。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脊梁。对于鲁迅其人其文的研究和评说,早已汗牛充栋,车载海量。以我有限且粗浅,历来喜欢不求甚解的阅读来说,怎么谈论鲁迅,都难谈出新意与高度,
-
鲁迅与茅盾
-
作者:
张铁荣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鲁迅与茅盾有着很多的交往。早在1922年初,鲁迅的《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上连载时,茅盾就以《小说月报》编者的名义,对其进行了很高的评价,称这部作品“实在是一部杰作……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出版后,茅盾很快在《文学周报》第九十一期上发表《读〈呐喊〉》一文,高度评价了鲁迅作
-
追寻鲁迅
-
作者:
杜敏 来源:中国建设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说起鲁迅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故乡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故乡与鲁迅和文学联系在一起。新春假期,我到了位于浙江绍兴的鲁镇,这儿的样子,正如鲁迅笔下描述的那样。从《故乡》里的社戏,到《孔乙己》中的茴香豆,从乌篷船里戴毡帽或摇桨或踩橹的船家,到临河的民居、店铺,粉墙黛瓦,格调淡雅。青石板小
-
人间鲁迅
-
作者:暂无 来源:阳江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讲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人民文学出版社林贤治“我们久处在这工商业化的广州,心灵真是感觉得枯燥极了,烦恼极了:我们很希望鲁迅先生能多做些作品惠与我们,给我们以艺术精神上的安慰。同时,希望先生继续历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