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陶行知“每天四问”说起
-
作者:
陈奎山 陈桓侨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纪念会 陶行知 育才学校
-
描述: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陶行知曾强调的“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问”出自于1942年7月20日。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七十多年过去了,但好像就是对当下的我们的发声,是对当下的我们的勉励,更是对当下的我们的告诫。
-
天津港老码头等级提升改造难点与关键技术分析
-
作者:
张智山 孙建军 朱子平 来源:港工技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结构改造 创新点 关键技术 适用情形 老码头
-
描述:通过分析天津港地区老码头结构加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老码头改造原则和技术路线,开发出新建非独立靠船墩加钢板桩等七大改造关键技术,并列出各项改造技术的适用情形和优、缺点,投资少、工期短,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总结出四条改造创新点,为国内其它地区其它形式的高桩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和日后新建高桩码头提供实例借鉴。
-
赵朴初与五台山
-
作者:
陈巨锁 来源:五台山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秘书长 五台山 副会长 清水河 中国佛教协会
-
描述:已是47年前的往事了。1959年夏天,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朴初先生陪同会长喜饶嘉措法师初上五台山。时值三伏天气,山外赤日如炽,热浪难耐。入得山来,沿清水河而上,但见山峦起伏,白云叆叇,丛树低
-
追悼何香凝副委员长
-
作者:
新华社记者 来源:人民画报 年份:197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追悼何香凝副委员长
-
郎静山
-
作者:
于杉杉 来源:商业2.0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郎静山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所谓艺术摄影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
-
摄影大师郎静山及其作品档案简介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档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影坛 档案馆 《申报》 浙江兰溪 摄影艺术 摄影记者 江苏淮阴 上海市卢湾区 作品 摄影学
-
描述:郎静山,1891年出生,浙江兰溪人,生于江苏淮阴。别号桐云书屋主人,室名桐云书屋(自制有“桐云书屋笺”),笔名静山(1927年出版《静山摄影集》)。我国摄影界成名最早的摄影家,并在世界影坛久享盛誉
-
郎静山在哪里?
-
作者:
汪伟 来源:中国美术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性 国际影响力 路透社 互联网 中国 摄影观念 作品 摄影家 美术馆 照片
-
描述:朱屺瞻美术馆展出郎静山的作品数十幅,观者寥寥。若是10年前,大概不会是这种景象。其时报刊争传,郎静山是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摄影家。高寿而一直默默无名的郎静山,很安慰了中国摄影界面对国外同行时失落的心情。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
李烈钧与扫叶楼长联
-
作者:暂无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建筑规模 清凉山 历史研究所 李烈钧 南京
-
描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熊德基同志于1981年底来宁访问。返京后,致函南京友人,谈及在南京游览清凉山扫叶楼时,曾忆及1935年初访此楼,当时建筑规模甚大,中悬一匾额:“龚半千读书处”,旁有一长联,为李烈钧于1912年所书:
-
郎静山作品欣赏
-
作者:
益林 来源:秘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意境 中国传统 中国化 摄影术 绘画技巧 摄影艺术 中国画 相融 民族风格 摄影师
-
描述:郎静山被公推为"亚洲摄影之父"的郎静山先生,20世纪30年代即以"中国第一摄影师"成名。他自1939年开始,将西方的摄影术与中国传统的画理相融合,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造出"中国
-
郎静山:远去的沙龙时代
-
作者:
曾焱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郎静山先生 郎静山摄影作品:《春树奇峰》 《云淡风清》 《仙山楼阁》 郎静山摄影作品:《 三友影会》(左起黄振玉、吴缉熙、刘半农) 10月11日,“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