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读赵朴初先生的《某公三哭》
作者: 贝光经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政治立场  创作才华  某公三哭 
描述:作于1963年末到1964年末的《笑西尼》、《哭东尼》、《哭自己》都是组曲。赵朴初用生动幽默的曲词,把肯尼迪、尼赫鲁、赫鲁晓夫反华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对他们的反华行径予以痛斥。既表现他的创作才华,也表现了他坚定的政治立场
陶行知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作者: 贾培基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中央  陆定一  民主运动  政治立场  救国会  陶行知  中国共产党  战友 
描述:“陶先生从‘九一八’后参加救国会起,他的政治立场就很明显了,在政治上他与中国共产党成为民主运动中的亲密战友。”这话是陆定一代表党中央在延安追悼陶行知大会上讲的。陶先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不是哪一个人对他的评价,而是党中央认定他是“党的亲密战友”。
鲁迅诞辰谈革命
作者: 陈漱渝  来源:群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两条战线  二字  鲁迅作品  肃反扩大化  政治立场  领军  革命过程  革命时代  文化战线  革命初期 
描述:今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很多报刊都在热情约稿。我首先想起了"鲁迅的革命观"这一话题。这是为什么?提起鲁迅是谁,像我这种年龄段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这当然不是指鲁迅持枪荷弹上过沙场,而是指当时中国革命有文武两条战线,鲁迅就是文化战线的领军人物。但近几十年来,人们谈论的大多是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作为学者的鲁迅,或者说,鲁迅不但是文学家,而且是国学家、书法家、收藏家……而淡忘了他的革命家身份。
周恩来与李默庵:政治立场对立也拦不住难忘的师生情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75年12月下旬,周恩来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他躺在病床上难以入睡,多次对守护在身边的邓颖超提起李默庵这个当年在黄埔军校与他感情最深的学生,希望他能回祖国看看…… 李默庵成为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黄埔学生 1923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李默庵同他的湖南老乡陈赓、宋希濂、邓文仪等从长沙来到广州,进入陆军讲武学堂学习,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最后一批学生。
国共师生之战连载②周恩来与李默庵:政治立场对立也拦不住难忘的师生情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天地(月末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国共师生之战连载②周恩来与李默庵:政治立场对立也拦不住难忘的师生情
论何香凝的左派立场
作者: 蔡瑞燕  来源: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民党左派  核心价值  何香凝  人格魅力 
描述:何香凝是国民党著名左派。她坚持爱国、救国,谋求国家民族的独立、民主、富强,虽经艰难挫折、痛苦困顿,但始终不改初衷。这种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守精神信仰的风骨,使她具有了非凡的影响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人格魅力。她的光辉名字也为中华儿女和广大爱国者所铭记。
上海电影与延安电影的精神关联——导演袁牧之电影作品的创作启示
作者: 冯岭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牧之  上海电影  精神  延安电影 
描述:以袁牧之等电影人为代表的上海电影创作在某些方面,比如激进的思想倾向、坚定的政治立场等,都是延安以降中国“红色经典”的直接来源,而此后袁牧之在延安的创作,更直接促成了延安电影的诞生.延安创作的内在精神
周恩来群众观的特点与时代价值
作者: 邵广侠 张尚兵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观  群众监督  周恩来  发扬民主  执政为民 
描述:注重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反对官僚主义,是周恩来群众观的鲜明特点。周恩来的群众观对我们党执政为民具有启迪价值,对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具有借鉴价值,对实现中国梦具有助推价值。
心中一块玉,入山种桃李——论陶行知儿童诗的诗教
作者: 宋治洲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儿童诗  诗教  陶行知  诗心 
描述:陶行知教育诗歌被誉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缩影”。文章分析归纳陶行知儿童诗的特点,认为他的儿童诗这些独特而鲜明的“诗教”之篇,无不体现了“诗教”的本真——即“诗心”在于“朴”、“劝”、“化”。
办好周末文化广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以河南农业大学周末文化广场为例
作者: 马菲  来源:青年与社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周末文化广场  和谐校园 
描述:河南农业大学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以其目标的明确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容的包容性、对象的独特性和师生的创造性的特点,起到了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搭建高效育人平台、引领舆论导向的作用,成为河南省群众文化的经典案例。
上页 1 2 ...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