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
风景名胜 (4)
按年份分组
2017(2)
2016(4)
2012(1)
1997(1)
按来源分组
致富天地(1)
山花(上半月)(1)
都会遗踪(1)
课外阅读(1)
人民周刊(1)
北京文学(1)
杂文月刊(原创版)(1)
人民论坛(1)
相关搜索词
□文化广场 我这一辈子
作者: C·别洛夫斯基 王守全 陈建国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小孙子  我这一辈子  生产计划 
描述:我3岁的时候,有一次弄湿了裤子,向家人讨饶。父亲要打我,妈妈护短说:你怎么不害臊,他还是个小傻瓜呢……” 我12岁的时候,从母亲的钱包里拿了两毛钱买了冰淇淋。母亲拿皮带打我,爷爷袒护我说:“别打他,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知道了……” 我30岁的时候,进了工厂做工。生产上出了废品,工厂认为我没完成生产计划。工会主席替我说情:“他刚来不久,没经验,要带一带……”
鲁迅的硬
作者: 高自发  来源:杂文月刊(原创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权钱  许广平  饮食习惯  洪烛  动物世界  刺穿 
描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一般来说,判断一个人骨头硬不硬,看他说话做事就知道了。鲁迅先生是文学家,自然可以到他的文字里去评判:他的杂文,似匕首如投枪,刀刀刺向对手咽喉,枪枪戳中敌人心脏。"鲁迅是藏身陋巷、卧薪尝胆的文字刺客"(洪烛语),这位文字刺客,有一身硬骨头,他在黑暗里磨刀枪,刺穿了黎明。不单骨头硬,鲁迅先生生活中也处处"硬气"得很。鲁迅先生在上海时期,工作
慈父鲁迅
作者: 赵惠民  来源:北京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童年往事  七八  不足介意  萧军  静一  亲权  萧红  儿童观  台静农 
描述:1919年,鲁迅先生有感于“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中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作《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出“先从觉醒的人入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一年先生39岁,还没有孩子。
鲁迅是个“老孩子”
作者: 潘彩霞 赵光亚  来源:人民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她说  人说  文化立场  许广平  爬起来  周树人  萧红  《朝花夕拾》  男女有别  游戏精神 
描述:顽童似的执拗最早对鲁迅这一特质进行明确指认的是一个童言无忌的孩子——其好友的女儿马珏。在没有见到鲁迅之前,她透过鲁迅的文章把他想象成小孩似的老头儿,“看了他(鲁迅)的作品里面,有许多都是跟小孩说话一样,很痛快……在我想来,大概同小孩差不多,一定是很爱同小孩在一起的”。一个多喜易嗔、极富柔情,甚至特别孩子气、顽童般的“老孩子”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这在鲁迅的私交圈内多得
鲁迅是一面照妖镜
作者: 沈嘉柯  来源:课外阅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本地方言  自恋  老人送  晚归  问过  女店主  鼓起勇气  回过头  国企职工 
描述:我小时候读鲁迅,只觉得好,却不知道好在哪儿。长大了,沉默欢喜、悲哀愤怒、日常省思,统统经历以后,才明白鲁迅好在哪儿。因为鲁迅特别实在,是一面最好的镜子。1有一次晚归,一个女生抱着东西进小区,门卫大姐
文化广场的前世今生
作者: 吴伟  来源:都会遗踪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人说  我不知道  华德  伙伴们  逸园  火势蔓延  英国商人  预约券  法商 
描述:今永嘉路陕西南路茂名南路复兴中路区域中的南面大部分,原先是以跑狗为主的逸园,现在是文化广场。在这块土地上,建筑几经变化,发生在那里的故事也很不少。
新天地
作者: 张生  来源:山花(上半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立人  人说  张老师  伙伴们  月没  菲利  吊带衫  给你  对我说  红围巾 
描述:如果我对人说,我和罗蕊认识,应该不会有人认为我是在炫耀。她虽然是个女人,而且还算是个比较漂亮的女人,但毕竟不是什么名人,所以,没有人会怀疑我是在傍美女,想出名。相反,如果罗蕊对别人说,她认识我,别人倒是有可能觉得她是在炫耀。好歹,我现在也是个大学教授,而且还是在同济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教书。
碗窑村:紫陶产业闯出新天地
作者: 刘宇 郝亚鑫  来源:致富天地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南省  七八  建水县  青釉  古窑址  向逢春  工匠们  临安  水制 
描述: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坐落在县城以北1.5公里的一条狭长山坳里。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村子从宋代就开始烧造陶器,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就产自这里。村庄因制陶而闻名从建水县城出发,驾车向北行驶不多时,一座高高的布满岁月痕迹的老烟囱矗立在记者眼前,它似乎在俯瞰着脚下屋檐相接、层叠而建的古老民居。据当地人说,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建水制陶厂烟囱,这里便是碗窑村。走进村子,浓郁的泥土芬芳扑鼻而来。这家石砖砌的前院里,晒出一批刚拉好坯子的陶器初品,手上还沾满五彩陶泥的匠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