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1)
2015(1)
2009(1)
2007(1)
2003(1)
1998(1)
1988(1)
按来源分组
名人传记(上半月)(1)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
近代史研究(1)
老年世界(1)
同舟共进(1)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1)
海内与海外(1)
史学月刊(1)
相关搜索词
论越飞关于孙中山、吴佩孚联合统一中国的政策
作者: 李良明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佩孚  越飞  国家利益  日本  苏俄政府  孙中山 
描述:论越飞关于孙中山、吴佩孚联合统一中国的政策
陶菊隐与北洋军阀
作者: 孝芳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洋军阀  袁世凯  吴佩孚  中国书店  陶菊隐  军阀统治  琉璃厂 
描述:年轻的时候喜欢读杂书,尤其爱读文史之类的书。也常去琉璃厂中国书店买旧书,偶然发现一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立即购回细细阅读,获益匪浅。全书乃八册,未窥全豹,心
试析马林与魏金斯基之争兼论马林之“右”
作者: 信洪林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第一次国共合作  拉狄克  中国近现代历史  吴佩孚  罗易  魏金斯基  兼论  张作霖  中共中央机关  中共一大 
描述: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先后出席"中共一大"、"三大"会议的马林在其祖国荷兰,向被视为左翼激进人士(共产主义者);但在中国,很长时期内他一直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物,在公开场合其事迹的介绍通常是低调简略,甚至是忽略的。众所周知,马林在中国短短两年的工作任期内,主要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国际、苏俄与国民党的联系,开创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三大事业。历史地看,这三大事业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其影响之重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
鲁迅与蒋介石:对立中的分寸
作者: 孙玉祥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生  出生年代  吴佩孚  辛亥革命爆发  许广平  路学  东渡日本  中学堂  自由大同盟  朱家骅 
描述:奉化;再次,他们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鲁迅在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后,3月即公费赴日留学,6年后的1909年8月归国。蒋介石则于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后,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1906
蔡元培的一次被“围攻”
作者: 游宇明  来源:老年世界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力统一  吴佩孚  文化界人士  徐世昌  美术学校  纪念会  段祺瑞  曹锟  北京政府  黎元洪 
描述:蔡元培一生尽忠国事,待人厚道,深受士林尊敬。但有一点知道的人不多,他也曾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围攻”。1922年6月3日,北京教育界在国立美术学校隆重举行“六三”纪念会。在这次集会上,蔡元培、李大钊、胡适等两百多名教育界、文化界人士致电孙中山和南方的非常国会,指出北方的非法总统徐世昌已被赶下台,护法目的已经达到。并且北方军队表示拥护代表民意的新政府,南北诉求一致,已无再动用武力之必
越飞与所谓“孙吴合作”
作者: 邱捷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孙吴  孙逸仙  吴佩孚  张作霖  越飞  王宠惠  共产国际  北京政府  孙中山  李大钊 
描述:越飞与所谓“孙吴合作”邱捷苏俄在1922年下半年一度要促成孙中山同吴佩孚合作,对此,已有学者作过研究。①但是,当时研究者还不可能利用苏俄和共产国际有关此事的档案,所以,即使是专题的研究往往也是语焉不详。近年,大批新史料的发现和整理出版,使我们有可能对...
越飞使华及苏俄与孙中山关系的由来
作者: 梁肇庭 贺跃夫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佩孚  越飞  国民党  张作霖  莫斯科  孙中山研究  北京政府  中东铁路  苏俄政府  顾维钧 
描述:一、越飞在北京越飞抵华后,苏俄对北京的外交压力更大。在越飞之前来华的苏俄外交代表巴伊开斯只有权商谈中东铁路问题,而越飞与他不同,越飞以全权代表身份来华,受命洽商建立外交关系和恢复俄国在华权益。越飞是莫斯科最能干的一个外交家,他曾出使德国,把外交手腕与革命融为一体,展露出卓越才能,在中国他也扮演了这种双重角色。与优林和巴伊开斯使团一样.越飞使团
赵朴初:闲话中的风云文韵(上)
作者: 王凡  来源:名人传记(上半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老大姐  吴佩孚  授记  柯西金  刘宁一  姚溱  旧体诗词  陈邦织  诗词创作 
描述:一、走进他的病房,没有一点病房的感觉赵朴初先生已经过世十五年了,但一提起他,我就想起当年初识他的情景。当年,我的几位朋友,因为父辈的情谊,是赵朴初先生家的"老客人"。从他们叙述的与赵朴老过往的旧事和他们保存的同赵朴老互通的信札中,我总能感觉到赵朴老用恬淡之心观世事,以玩笑之言道哲理,举重若轻地飘逸于尘寰之上的神采,更渴望与这位别具风采的长者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