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
名人故居 (8)
按年份分组
2013(2)
2010(3)
2009(23)
2008(5)
2007(1)
2006(1)
2004(2)
2003(1)
2002(1)
按来源分组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39)
相关搜索词
魏金斯基与中共“四大”
作者: 丁言模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廷康  魏金斯基  中国大革命  中共中央机关  编辑工作  汉名  托洛茨基  “四大”  季诺维也夫  国共合作 
描述:格里列戈里·纳乌莫维奇·魏金斯基(1893—1953),出生于一个森林工场管理员的家庭。1913年移居美国谋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十月革命后,他回到苏俄,在海参崴加入俄共(布),曾被白匪逮捕。1920年春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随即被派往中国。魏金斯基的汉名是伍廷康、吴廷康、胡定康等。他曾直接参加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的编辑工作,并在刊物和报纸上多次化名发表文章,这是其他共产国际代表无法比拟的。他的工作主要往返于莫斯科、海参崴与上海、北京等地之间,担负着中共中央与
互助双赢:建党时期的陈独秀与魏金斯基
作者: 姚金果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运动  吴廷康  魏金斯基  刘伯垂  劳动界  广东群报  黄凌霜  共产党组织  施存统  李汉俊 
描述: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中,许多论著都涉及到魏金斯基第一次来华期间的工作。研究者们对魏金斯基等人帮助李大钊、陈独秀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以此说明共产国际在中共建党时期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但研究者们忽视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魏金斯基在首次来华工作期间,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先进分子对魏金斯基所承担的共产国际方面的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
创建中国共产党:魏金斯基的误导与陈独秀的正确
作者: 金立人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小组  共产主义运动  魏金斯基  绝对自由  黄凌霜  陈公培  东方国家  施存统  李汉俊  克鲁泡特金 
描述:一、建党的两股力量1920年夏,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有两股力量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活动着:一是俄共(布)中央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于1920年4月派遣魏金斯基等来华,他们终极的目的就是在中、朝、日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在稍后的1920年8月共产国际"二大"决议提出要努力在东方国家组建共产主义小组,即将来能够成为共产国际政策的传播者、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者和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组织者的共产党。
陈独秀、魏金斯基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作者: 李颖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尔察克  除三害  魏金斯基  星期评论  革命组织  劳动界  中坚分子  西伯利亚地区  李汉俊  建党思想 
描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是中国最早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之一。1920年4月,共产国际成立不到一年,俄共(布)远东局向中国派出了第一位代表魏金斯基,由此开启了俄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组织建立直接联系的大门。中国革命的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这两种力量相互结合,最终汇成了陈独秀等人的建党思想,直接促成了实际上起着中共发起组作
试析马林与魏金斯基之争兼论马林之“右”
作者: 信洪林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第一次国共合作  拉狄克  中国近现代历史  吴佩孚  罗易  魏金斯基  兼论  张作霖  中共中央机关  中共一大 
描述: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先后出席"中共一大"、"三大"会议的马林在其祖国荷兰,向被视为左翼激进人士(共产主义者);但在中国,很长时期内他一直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物,在公开场合其事迹的介绍通常是低调简略,甚至是忽略的。众所周知,马林在中国短短两年的工作任期内,主要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国际、苏俄与国民党的联系,开创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三大事业。历史地看,这三大事业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其影响之重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
1920年俄共代表魏金斯基会见过新民学会的彭璜
作者: 任武雄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彭璜  劳农  吴廷康  魏金斯基  《申报》  上海工读互助团  驱张运动  学生联合会  李汉俊  上海外国语学社 
描述:彭璜是"五四"时期湖南学生运动的领袖,曾任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各界联合会干事。他又是新民学会的重要成员,曾和毛泽东并肩作战,共同参加过"五四"爱国运动与驱张运动等。毛泽东和他建立了亲密的友谊。1919年12月末,彭璜到上海开展驱张运动,1920年筹备上海工读互助团,同年3月7日上海《申报》上刊登了《上海工读互助团募捐启示》,列发起人有陈独秀、毛泽东、彭璜等26人。1920年
“义品村”与周公馆
作者: 顾黎琼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南  田路  法租界  龚澎  公董局  三代同堂  红瓦  花园洋房  房地产业  历史风貌 
描述:说到周公馆,就不得不提到"义品村"。"义品村"的范围包含思南路的51号至95号之大,是整条思南路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也是集隐秘幽静生活区、便捷完善服务区和高级社交区为一体的居住区。思南路原名马斯南路,始筑于1912年,就在这年的8月13日,法国的著名作曲家儒勒·马斯奈在巴黎去世,他的名曲《沉思》甜美而伤感,一如思南路那半个多世纪都未曾改变的浪漫优雅。为了纪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将这条路命名为马斯南路,1943年改为蓝田路,1945年又改称思南路至今。在种植着浓密法国梧桐的思南路两旁,散落着数十幢各国风格的花园
拓展教育职能,优化共建资源:周公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及具体举措
作者: 季敏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恩来研究  周恩来精神  宣教工作  纪念地  教育宣传  青少年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  中共代表团  纪念意义  劳动教养人员 
描述: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也称"周公馆",以下用此简称),是1946年周恩来在上海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是上海唯一一处周恩来的纪念地。纪念馆自1986年正式对社会开放以来,宣教工作就成为了周公馆的基础性工作,是纪念馆与社会联系的桥梁。随着纪念馆的日益社会化,宣教工作已成为纪念馆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决定性因素。而本馆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对广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宣传是我馆的工作重点,同时也为宣教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拓展
邓颖超与上海周公馆
作者: 乔金伯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南  廖梦醒  雷洁琼  革命工作  中共代表团  战争初期  恢复原状  国民党当局  周恩来同志  革命活动 
描述:位于上海思南路73号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又称"周公馆"),是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南京谈判时,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上海开展革命活动的驻地。当年,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的邓颖超两度由南京来到上海,下榻于"周公馆",并直接参与上海的革命工作,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迹。1981年正值"周公馆"恢复原状辟作纪念馆之际,邓颖超故地重访,并对复原工作提出带有方向性的意见,为该址的复原和建馆事业倾注了心血,作出了重要贡
刘宁一与上海周公馆
作者: 蔡金法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副部长  中共中央南京局  世界工联  革命工作  刘宁一  中共代表团  解放区工会  满城县  中国工人  《新华日报》 
描述:刘宁一是河北省满城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代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1994年2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解放战争初期,刘宁一曾随中共代表团来上海工作,寓居上海周公馆,上海是刘宁一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地区之一,坐落在上海卢湾区的周公馆,曾留下刘宁一的光辉足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