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赵朴初与新四军
作者: 李超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社会活动家  佛教  爱国宗教领袖  新四军 
描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和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曲,不少名篇在国内外广泛传诵。他还是书法大师,曾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书法作品,俊朗
赵朴初与新四军
作者: 静波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初期  赵朴初  难民  皖南事变  书法  工作人员  新四军  所知  中国古典文学  海战区 
描述:赵朴初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但是赵朴初和新四军有什么关系,外界却所知甚少。挥手汽笛鸣,极目楼船远,谈笑
俊朗神秀 佛理宽博:赵朴初书法欣赏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书法作品  佛学  书法风格  中国书法  佛教文化  诗词  书法艺术  神秀  文化思想 
描述:赵朴初的诗词、书法在艺术界闻名遐迩,尤其书法影响力非同一般,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诗词促进书法、书法也需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赵朴初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思想,其佛学文化是多数学者和书家不具备的。在中国
嬉笑怒骂显真情——学习赵朴初先生的诗词曲
作者: 陈益群  来源:民主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学习  书法作品  诗词曲  社会活动家  家学渊源  宗教领袖  古诗词  七十年  中华文化 
描述:和创新赵朴老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从小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有古典文学精湛深厚的根底,自幼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赵朴初等八老呼吁建立幼年古典学校
作者: 陈大宝  来源:社科信息文荟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典学校  教学工作  赵朴初  中国文化  中文系  张志公  启功  历史系  叶至善  政协会议 
描述:绕梁。一项着眼千秋的提案——《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赵朴初等在“紧急呼吁”中说:目前,能担负起古典学科教学工作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大多年逾花甲,甚至更老。这些知名人士结合自己多年的体会认为:现在大学里虽有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也有人从事古典文学
悼念赵朴初先生--记我与赵朴老相交往之二三事
作者: 叶嘉莹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与赵朴老本不相识.初始是由于我曾在报刊上偶然读到他的一些诗词之作,及其传诵人口的一些自度曲.始获知其大名,并对其于旧文学修养之深,留有深刻之印象.但却长期未能有相见之机缘.一直到一九八八年之夏历
陈独秀与林伯渠的历史交往
作者: 雪飞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员  历史交往  中国国民党  中国近代史  陈炯明  蒋介石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  李大钊 
描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陈独秀一贯轻钱财,重感情,故而知己满天下,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友谊佳话。本文在此所要记述的,就是他与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的历史交往。 在
周璇50年不变
作者: 程昕明 刘倩瑜 万莉 补丁 刘玉梅 张亮 张心正 一本  来源:明日风尚(娱乐名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嗓子  十里洋场  娱乐  周璇  香港  玫瑰  电影制片厂  旧上海  坦白  明星 
描述:有些艺术门类,在发端之际便已臻巅峰。比如《诗经》、《楚辞》之于中国文学,又如《小城之春》、《马路天使》之于中国电影。谈到娱乐、明星,周璇亦可作如是观。三四十年代的十里洋场吟哦着风月,那是兵荒马乱中
《读书卅载探龙穴》--关于胡绳“文革”期间的一首诗
作者: 姜千里  来源:瞭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1974年  文革后  “文革”后期  建国初期  茅盾  郭沫若  毛泽东思想  谈话录  传记文学 
描述:近几年来,有些报纸杂志讲到郭沫若“文革”后期曾经作过两首诗。第一首的开端是“春雷动地布昭苏”,第二首的开端是“读书卅载探龙穴”。这个说法首次见于报刊,可能是北京出版的《传记文学》一九九二年第三期上冯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学语文教育研究
作者: 魏娟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  中学语文教育 
描述:实践,形成中学语文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模式,以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其具体策略包括:生活即教育,让生活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源泉;社会即学校,让社会实践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常态;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语文学习情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