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鲁迅:只研朱墨作春山
作者: 宋文京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木刻运动  80年代  倡导者  《鲁迅全集》  朱墨  支持者  书籍装帧 
描述:在我小的时候,可看的书不多,鲁迅先生的书却应有尽有,因此,早早地,我就读过他的许多小说,我集藏的第一套国内名著就是《鲁迅全集》。但我知道鲁迅与美术关系的密切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支持者与倡导者,有一张著名的照片反映了他与青年木刻家的交往。他是书籍装帧方面的行家,亲自设计过不少封面。
“中间物”与鲁迅自己的生命哲学
作者: 宋剑华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间物”  生命哲学  “有”与“无”  精神追问 
描述:“中间物”是鲁迅经验理性的思想结晶,它不是形而上学地去阐释某种哲学概念,也不是对自己的灵魂去进行深度拷问,而是在碰了许多“钉子”之后,痛彻肌骨的生命感悟。文化身份的自觉认同,以及强调“中间物”与历史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我们认知鲁迅思想的重要前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何处去?这一连串的精神追问,恰恰反映了鲁迅在历史与生命的发展过程中,去思考人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最终经过“有”和“无”的激烈冲突,使其以“反抗绝望”的决绝姿态,去细细咀嚼“希望”与“虚妄”的人生滋味。
“围城”中的巨人——论“言说鲁迅”与“鲁迅言说”的文本差异性
作者: 宋剑华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言说”  文本  “言说鲁迅”  差异性 
描述:“言说鲁迅”遮蔽“鲁迅言说”的思想本质,这是鲁迅研究界客观存在的一大弊端。由于“言说鲁迅”重在“言说”而轻在“鲁迅”,其结果是使“言说鲁迅”发生了重心偏离,鲁迅也被囚禁于精英话语的“围城”中,变成了一种任人阐释的文化符号。“言说鲁迅”与“鲁迅言说”原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独立文本,但却常常被人们互相混淆和相互替代,进而严重干扰了读者对于鲁迅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并最终导致社会对于鲁迅陌生化的消极态度。
鲁迅早期翻译活动与其新体白话文经验的生成——以《月界旅行》为中心
作者: 宋声泉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体白话  《月界旅行》  鲁迅  早期翻译 
描述:《月界旅行》是鲁迅早期译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文本,具有某种类似“原点”的意义。它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前仅有的一部偏于完整的白话作品,甚至其中还存在许多带有陌生化效果的新体白话。这与他的翻译方式不可分割。《月界旅行》中那些读起来略感不顺的白话句子,许多是由鲁迅按照原文句序逐字翻译不加改动造成的。《月界旅行》中的白话语体,存在明显的欧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复音词使用频繁,不轻易省略句子成分,常用长句进行表达,频繁使用连接词。鲁迅在翻译《月界旅行》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新的语言经验并习得了新的表达方式,有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作者: 宋谦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义  幽默艺术  新思想 
描述:杂文《拿来主义》作为鲁迅先生文学观的代表作,闪烁着先生高深的文学造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特别是先生幽默、讽刺和辩证法的修辞手法在文中随处可见。本文着重以文章特点为剖析对象,表达读后感受。
鲁迅先生的乡土渊源
作者: 宋志坚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寻踪清明是休闲的季节,鲁迅也不例外。1912年至1926年,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职。其间,清明节照例放假,若恰逢星期天,还补假调休。当时部里普遍人浮于事,鲁迅上班常“枯坐终日,极无聊赖”,放假的日子未免更觉空虚。有几年,他在清明节那天的日记里索性就记着“无事”。当然,也并非完全无事。孤身客居的清明节,
浅析“五四时期”黎锦晖的音乐批评观念
作者: 宋军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唯美化  市民化  通俗化 
描述:文章着重阐述了五四时期"平民音乐"文化观念的代表音乐家之一黎锦晖的唯美主义音乐批评观念。
蔡元培:现代中国哲学家的杰出代表
作者: 宋志明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问题意识  蔡元培  学科性质  哲学  学科建设 
描述:蔡元培有明确的哲学学科意识,不愧为现代中国哲学家;有明确的哲学问题意识,不愧为理论思维大师;大力推动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不愧为名副其实的奠基人。他真正把握了哲学思维方式,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哲学学。重温蔡元培的哲学学,有助于推动我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蔡元培的哲学观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初建
作者: 宋志明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哲学观  中国哲学史  蔡元培 
描述:哲学史以“哲学”为主语,是从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在中国,只有意识到哲学为独立学科以后,才可能有中国哲学史书写。蔡元培的哲学观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奠立了理论基础。胡适、冯友兰、张岱年为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重写中国哲学史必须尊重和吸收前辈的理论思维成果。
论蔡元培的政治思想
作者: 宋鹏  来源:学理论(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的年代,他一生追求进步,活跃在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蔡元培生活在中华民族历尽灾难的年代,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为寻求中国的出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不懈的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文化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