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
按年份分组
2017(6)
按来源分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相关搜索词
“中间物”与鲁迅自己的生命哲学
作者: 宋剑华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间物”  生命哲学  “有”与“无”  精神追问 
描述:“中间物”是鲁迅经验理性的思想结晶,它不是形而上学地去阐释某种哲学概念,也不是对自己的灵魂去进行深度拷问,而是在碰了许多“钉子”之后,痛彻肌骨的生命感悟。文化身份的自觉认同,以及强调“中间物”与历史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我们认知鲁迅思想的重要前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何处去?这一连串的精神追问,恰恰反映了鲁迅在历史与生命的发展过程中,去思考人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最终经过“有”和“无”的激烈冲突,使其以“反抗绝望”的决绝姿态,去细细咀嚼“希望”与“虚妄”的人生滋味。
论鲁迅小说中的“他者”与“自我”——以《伤逝》研究为中心
作者: 哈迎飞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鲁迅  自我  《伤逝》 
描述:《伤逝》是一部爱情小说,作为一种思想表达,它不仅反封建,而且对“独尊自我”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度反思。从“他者”视角探讨《伤逝》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可以看出,真正对启蒙者的“自我”构成挑战的是子君。因为子君和涓生一样把发挥个性作为最高道德,并且相信“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包括亲密爱人也不行。涓生爱子君,但无法与觉醒的子君共同生活。无论是改造子君还是驱逐子君,本质上都是不承认不接受对方的“自我”。正是在这里,鲁迅深刻地揭示出潜藏在涓生灵魂深处的男权思想和专制暴虐。透过涓生的悲剧,我
陶行知历史定位新论
作者: 周洪宇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定位  陶行知  人物评价 
描述:对历史人物的合理定位是人物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这不仅是对人物历史贡献的科学评定,而且有助于充分去认识和理解该历史人物,进而更好地去学习借鉴其思想、人格、活动中的有益成分。以往对陶行知的定位一般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的“三定位说”,纵观陶行知一生在我国教育事业、民主事业等的事迹和贡献,他的历史定位应是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或者说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集教育、思想、政治和文学四大家于一身的综合型文化巨人,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级教育大师。
研究与践行陶行知要与时俱进
作者: 章开沅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和陶行知同为金陵大学的校友,陶行知1910年就读于金陵大学,我是1946年进校的,相差了30多年.我从幼年时代就很崇拜陶行知,我和陶行知都在安徽生长,从小就听说过很多关于他办学实践的事迹,如创办晓庄师范、新安旅行团、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陶行知无私奉献的办学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教育理念,一直激励着我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
陶行知义务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当代价值
作者: 申国昌 唐子雯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义务教育  陶行知 
描述:我国义务教育肇兴于清朝末年,发展于民国时期。陶行知作为我国近现代最负盛名的教育家之一,在其教育理论框架中对义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了详尽阐述,在实践活动中,针对义务教育的师资培养、行政管理、经费筹集等方面也有其独到见解。这些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时至今日依旧绽放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对当前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郭景川 申霞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以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来自中、美、德、韩等国家的100余位陶研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的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通过一天半的深度交流与研讨,与会代表分别展示了各自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研讨气氛热烈,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此次研讨会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