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鲁迅与中国民王革命
作者: 孙洪柏  来源: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  鲁迅  中国共产党 
描述:鲁迅先生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中国 共产党人的忠实朋友,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鲁迅积极参加中国革命,始终站在真理和正义一边.鲁迅一生都在为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而奔波、战斗.
柏文蔚与二次革命
作者: 欧阳跃峰  来源:民国档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柏文蔚  袁世凯  二次革命  安徽省 
描述:辛亥革命后,柏文蔚亲统“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坐控津浦线,改任安徽军政府都督后,多次婉拒袁世凯的拉拢、收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宋教仁案发生后,他力主武装讨袁,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并通电反对善后大
抗战时期鲁迅师范的历史地位及其精神内涵
作者: 李忠全  来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师范  历史地位  精神内涵 
描述:鲁迅师范是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开办的第一所师范学校,而且是老教育家徐特立提出经毛主席命名,为纪念鲁迅先生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需要而设立。鲁迅师范的创办,开创了新型师范教育的先河。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
革命伉俪: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 王乐飞  来源:世纪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宾根  乔冠华  哲学博士学位  冯夫人  外交工作  日生  龚澎  龚镇洲  东京帝国大学  曾家岩 
描述:乔冠华,1913年3月28日生,江苏盐城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随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1935年在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长期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统战、新闻、外交工作。他才华横溢、性情豪放、气度不凡,几十年的外交生涯颇有建树,被誉为"红色外交家"。
柏文蔚与安徽“二次革命
作者: 士锲  来源:江淮文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二次革命  柏文蔚  共和  帝制  临时大总统  都督  独裁  议会  发动  辛亥革命 
描述:“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窃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图谋“帝制自为”,残害革命党人,蔑视议会,独断专行,致使辛亥革命的成果只剩下一块“共和”招牌。1913年7月
蔡元培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作者: 丁晓平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汉国民政府  汪精卫  使人  清党委员会  李宗仁  宁汉合流  清党运动  吴稚晖  监察委员会  姜绍谟 
描述: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开新文化运动"学术"与"自由"之风。他的学生柳亚子曾这样说过:"先生一生和平敦厚,蔼然使人如坐春风,但在民国十六年上半年,却动了些火气,参加清党运动。一纸用中央监察委员会名义发表的通缉名单,真是洋洋大观,连我也受到影响。"这
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
作者: 单滨新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世凯  革命党  教育救国  辛亥革命前后  教育改革  蔡元培  辛亥革命时期  清政府  孙中山  文化教育事业 
描述:辛亥革命有个酝酿发展过程,时间可以从1894年底兴中会成立算起,一直到辛亥年推翻满清统治后的袁世凯复辟。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对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选择,林林总总。"改良"还是"革命","先革命
柏文蔚与安徽早期辛亥革命
作者: 朱格 马恢弘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柏文蔚  组织者  安徽  早期辛亥革命 
描述:柏文蔚是安徽早期辛亥革命的重要組織者。首先,他是安徽多個愛國與革命團體的發起人,組織者和參與者,尤其是他創立的同學會是安徽辛亥革命中具有“革命搖籃”意義的革命團體,他在此基礎上與陳獨秀一起創立了著名
柯庆施在安徽的早期革命活动
作者: 李银德  来源:江淮文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青年》  共产党员  柯庆施  早期  社会主义青年团  安徽大学  中国共产党  革命活动  省教育厅 
描述:会内,以教育会为掩护所,开展革命工作。此时,国民党人柏文蔚正出资在安庆创办《新建设日报》,经安徽大学筹备处蔡晓舟的介绍,柯庆施参加了报社工作。柯庆施利用负责编辑该报副刊及国内新闻的有利条件,经常转载
论二次革命中的柏文蔚
作者: 陈长启 汪志国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柏文蔚  二次革命  反袁斗争 
描述:作者认为,在二次革命中,柏文蔚一直站在反袁阵线的最前列,他高举反袁大旗,抨击袁世凯践踏民主共和大搞专制独裁的罪行,并组成革命武装讨伐袁军。并对史学界“讨袁四督”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