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朴初与新四军
-
作者:
静波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初期 赵朴初 难民 皖南事变 书法 工作人员 新四军 所知 中国古典文学 海战区
-
描述:赵朴初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但是赵朴初和新四军有什么关系,外界却所知甚少。挥手汽笛鸣,极目楼船远,谈笑
-
赵朴初与当代中日佛教的友好交往
-
作者:
张琪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日两国 佛教协会 赵朴初 佛教交流 中国佛教 佛教界 中日友好 鉴真 日本佛教 友好交往
-
描述:宗派三大语系佛教四众弟子的联合组织——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为中日佛教交流工作的恢复与开展提供了根本保证.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不正常关系,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断二十多年的中日佛教界的友好交往活动也全面得以开展.
-
为纪念弘法大师示寂一千一百五十周年 日本首相中曾根致函赵朴初会长
-
作者:暂无 来源:法音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协会 赵朴初 五十周年 中文化交流 真言宗 弘法 大师 宗教文化 气候宜人 历史证明
-
描述:;我亦为了能更加增进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特地书以此信,请您多加关照。如您所知,真言宗的元祖弘法大师空海,在中国学习了中国的文化,并且深受中国宗教文化的影响,这个影响也可以说是建立今日日中文化交流的基础
-
回忆周璇:从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谈起
-
作者:
贺绿汀 来源:剧本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沪剧 电影界 周璇 观众 左翼文化运动 三十年代 四十年代 影片 电影演员 明星
-
描述:劝她去解放区,这件事与我有些关系。我同周璇虽然交往不深,但是我同她在电影《马路天使》中首次合作,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九三七年抗战以前,我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运动。有一天,袁牧之交给我两首田汉写的歌词,并交给我两首苏州民歌——《九连环》与《哭七七》,要我对原谱进行改编,并把
-
柯庆施在安徽的早期革命活动
-
作者:
李银德 来源:江淮文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青年》 共产党员 柯庆施 早期 社会主义青年团 安徽大学 中国共产党 革命活动 省教育厅
-
描述:恢复安徽团组织1923年,共产党员柯庆施受命来安庆开展工作。柯庆施来安庆时,携有陈独秀的引荐书函。一封给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江彤侯,一封给陈的表弟濮德治(濮清泉)。到安庆后,通过江彤侯的关系,住在省教育
-
胡绳长话短说“资”与“社”
-
作者:
胡绳 来源: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胜利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胡绳 改变看法 新民主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严重失败 利用资本主义 民粹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
-
描述:最近撰文长话短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在落后的农业国家中,资本主义是否可以一笔勾销,它与社会主义究竟有何关连,这是困扰几代中国人,特别是其中的先进分子的问题,长话短说,有下列几种看法在中国曾有
-
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以艾思奇、胡绳、陈唯实为例
-
作者:
胡为雄 赵文丹 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唯实 艾思奇 大众化
-
描述:的独特理念和深刻思想,而其所形成的共识是使广大知识青年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除知识饥荒,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改变社会生活的思想利器。同时,他们在哲学和生活的关系、哲学与认识真理的问题、思想的问题等方面也有相同的看法,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出了共同的贡献。
-
陶行知精神与教育学教材改革
-
作者:
王娟华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行知精神 教育学教材 改革
-
描述:陶行知精神的实质是“教学做合一”,是现代教育精神。教育学教材应当体现陶行知精神,原因有五个方面:陶行知精神符合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阐述;陶行知精神是我国教育向现代化转型的目标;陶行
-
陶行知教师管理思想及启示
-
作者:
潘小宇 来源:明日风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师管理思想 内涵 陶行知 渊源 当代启示
-
描述:目前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素质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本文就对大部分高校教学与教师的培养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陶行知如何将教师管理与学生的培养结合起来。目前高校招生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
作者:
张李源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化教育理论 实践运用 陶行知
-
描述: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