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的中日关系观
-
作者:
曹应旺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京时 日本人民 日本军国主义 中日关系 石川 田中角荣 松村谦三 日中友好 动物论 日本首相
-
描述:的日中关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中日两国是在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时恢复邦交正常化的。按照石川先生的话来思考,结论是:“购
-
反目成仇:蒋介石和蔡元培关系的演变
-
作者:
罗水荣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关系演变 蒋介石 蔡元培 原因
-
描述:。1928年和1929年,蔡元培两次辞职显示其与蒋之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在随后的中央研究院院址之争以及蒋胡约法之争中,蒋往往借机会打压蔡或利用蔡打击异己,引发蔡的不满,也使他们逐渐疏远。1933年6月,杨杏佛
-
陶行知的“关系型”教育与管理思想
-
作者:
陈心想 来源:教育时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不久前我加入了“行知乡村读书会”QQ群。这个读书会的成员有小学教师、大学教师,还有一些研究机构的学者,主要是研习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在实践中践行其生活教育思想,为此还成立了一个“新生活教育研究中心”QQ群。该联络人看到了我发表在《教师月刊》上的一篇文章《“关系型教育”:一种教育观念》,想让我就
-
李烈钧与察哈尔抗战的关系再研究
-
作者:
王英维 赵国材 张军 来源: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蒋介石 反蒋抗日 长城抗战 冯玉祥 察哈尔抗战 李烈钧
-
描述:中原大战之后,李烈钧对蒋介石及其政府非常不满,认为国民党内部的分裂责任主要在蒋介石,故支持冯玉祥在北方倒蒋。长城抗战之后,李烈钧对抗日有了新认识,认为抗日救国惟有团结在蒋介石周围方有希望,而冯玉祥却仍力谋倒蒋。对于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抗战,李烈钧一方面予以支持,一方面对政府表示理解,从整个局势出发,还是力劝冯玉祥下野南行与蒋介石合作,这才是李烈钧的基本政治态度。
-
朱湘少见的一首旧体诗及其与赵朴初家族的关系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商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余世磊朱湘(1904-1933),字子沅,安徽省太湖县人。父母早逝,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后离开清华,辗转上海、北京,与闻一多、徐志摩等发起中国新诗形式运动。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学美国,但因多种原因,没有完成学业,提前回国。适逢
-
空港周边地区建筑设计要点——论空港新天地商城设计与航空限高的关系
-
作者:
金飞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航空限高 空港新城 建筑高度
-
描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发展正日渐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竞争正转向基于时间的竞争,使得航空运输所依托的机场的地位和作用更为凸显,类似的空港经济区和航空城便在各主要国际机场周围蓬勃发展起来。本文结合杭州萧山空港新天地商城设计,论述空港附近建筑设计的要点及难点,以供参考。
-
林伯渠统战理论及当代价值
-
作者:
陈佳 丁国华 来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一战线 林伯渠 统战理论
-
描述:林伯渠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其统战理论主要涉及到政党关系、阶级、阶层关系和民族关系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林伯渠统战理论的形成、构成以及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着重分析了其统战理论对当时的统战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也探讨了它对当前统战实践的指导价值。
-
重塑建筑的魅力:淮海中路街道45街坊17/2宗地块商业办公用房项目创作纪要
-
作者:
陈楠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建筑材料 以人为本 绿色建筑 幕墙
-
描述:本文以淮海中路街道45街坊17/2宗地块商业办公用房项目为引导,表述商业办公建筑创作中的思路拓展,创造与众不同的建筑空间,赋予建筑表皮新的含义,提示建筑师应如何关注建筑设计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力求探索其发展趋势。
-
外滩十六铺举办“欧洲美食节”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近日,“欧洲美食节”作为庆祝中欧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活动之一在上海外滩十六铺举办。美食节旨在推广源自欧洲的传统和丰富多样的高品质食品和葡萄酒。
-
陶行知语录
-
作者:
陶行知 来源:生活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种稻 纯一不杂 教育观点 物感 一曰 来学 教授法 试验者 学之 教育研究
-
描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