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广陵源流及《梅花三弄》(一)
作者: 戴树红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介绍了古琴相关方面的知识并解读张子谦
全文:介绍了广陵的起源及发展
十六铺:游船码头形如波浪老码头:老仓库变身创意园
作者: 李胜南  来源:新闻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咖啡厅、酒吧密布老码头滨江沿岸,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老码头举办的宠物狗领养活动阳光沙滩吸引了众多老外,沙滩排球打得不亦乐乎撰文/李胜摄影/任国强滨江风景线,过了外滩就是十六铺。常常有人念旧,说上
周恩来:中共组织协调的灵魂人物
作者: 金一南  来源:党的生活(河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人物  毛泽东  中国命运  周恩来  中共  组织协调工作  能量来源 
描述:周恩来与毛泽东改变中国命运的谈话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我自己想了这么一个比喻:打开一个手电筒去照射的时候,顶多十几米光线就散了;而要是一束激光,几公里之外可能都能烧穿一块钢板。激光的能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它的高度聚焦。周恩来在我们党内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实质就是“高度聚焦”。周恩来在党内无人可替代。我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周恩来:中共组织协调的灵魂人物
作者: 金一南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组织协调  灵魂  人物  毛泽东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命运  周恩来  中共 
描述:周恩来与毛泽东改变中国命运的谈话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那么周恩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这个说法沾点边,但并不是太贴切。
《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面世
作者: 林南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首发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举行。这本新书由天津南开中学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天津南开中学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青年周恩来在这里接受了四年学制的完整的现代教育,度过了人生的成长期。从入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毕业时与同学们“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青
[0图]廖仲恺何香凝研究 廖仲恺何香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 吴雁南  来源: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廖仲恺 
描述:收《廖仲恺与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廖仲恺何香凝与辛亥革命》、《大革命时期的何香凝》等论文35篇。
周恩来邓颖超参加何香凝的寿庆活动
作者: 朱子南  来源:世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解放军  邓颖超  何香凝  警卫员  广东  打招呼  度假  疗养  周总理  周恩来总理 
描述:1962年7月,我去杭州姊夫、姊姊家度假一周,其间,听他们讲了不少轶事,下面就是其中一则。1958年5月,时任解放军21军军长的我姊夫吴咏湘少将因病去广东从化疗养,由我姊姊朱虹陪同前往。每天晚饭后出来散步,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两人也总在那个时间在散步,从不带警卫员。在第一次散步相遇时,吴咏湘先打招呼:"总理好!"因穿便装,就未行军礼。总理问:"你姓啥?"答:"我姓吴。是21军的。"总理又问:"是什么
何香凝廖承志合作绘画作品展举行
作者: 李南玲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绘画作品  何香凝美术馆  两代人  何香凝  芦笛  绘画精品  重要影响  绘画艺术  联手合作  中国革命史 
描述:何香凝廖承志合作绘画作品展举行
批评家:连“坐台”的机会都没有了——对2004年“上海双年展”论坛及上海美术馆的看法
作者: 王南溟  来源:画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在2004年上海双年展开幕之前就写了《上海双年展也要成为寡头政治吗?》,批评了这次双年展的体制化做法,但是随后开幕的双年展活动比我原先估计的还要糟糕,其双年展论坛就是一例。尽管,中国的批评家很反感我所专用的坐台批评家一词,但我们还能有什么词比
批评家:连“坐台”的机会都没有了——对2004年“上海双年展”论坛及上海美术馆的看法
作者: 王南溟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家  现代管理制度  制度原则  体制化  皮道坚  美术馆馆长  艺术委员会  艺术标准  上海美术馆  上海双年展 
描述:我在2004年"上海双年展"开幕之前就写了《"上海双年展"也要成为"寡头政治"吗?》,批评了这次双年展的体制化做法,但是随后开幕的双年展活动比我原先估计的还要糟糕,其双年展论坛就是一例。尽管,中国的批评家很反感我所专用的"坐台批评家"一词,但我们还能有什么词比它更经典地概括我们的批评家身份和现在的处境呢?而且我现在可以对那些因为我用了"坐台批评家"称呼而内心不快的批评家作一个补充说明,即我与其用这个词去针对批评家,还不如说是针对批评制度,就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