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
名人故居 (3)
黄浦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2(1)
2010(1)
2009(1)
2005(4)
2004(1)
按来源分组
中国书画(9)
相关搜索词
何香凝与“双清楼”
作者: 张镛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满清政府  铺上  廖仲恺  其伯  中国书画报  何香凝  人月  出身名门  软弱无能 
描述:何香凝是一位山水、花鸟、走兽皆精的现代女画家,她所绘的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狮、虎、鹿、鹤等动物意态生动。在何香凝的作品上,人们常看到"双清楼主"的落款,其款的由来说来动人。何香凝出身名门,1897年同廖仲恺先生结婚后,便离开了自己富裕的家庭,与廖仲恺先生借住于其伯兄廖焘家。廖宅内有两座小楼,最初他们住在楼下的一间,使他们感到麻烦的是,其侄儿、侄女常到他们的住屋嬉闹玩耍,何香凝与廖仲恺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画画,却常常被打扰。
不同的传奇:何香凝的艺术和晚年创作
作者: 乐正维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习态度  绘画作品  何香凝  晚年  艺术品  创作  近现代  历史传奇 
描述:读何香凝晚年绘画作品和手稿,想起馆内陈列的经典何香凝艺术品,不禁感慨由古稀之年至耄耋岁月的双清老人旺盛的生命力、真诚的学习态度和博大的艺术胸襟。何香凝的早年作品和她本人一样,已是近现代历史传奇的一个重要部分。与许多中国艺术家晚年“变法”相似,何香凝晚年的创作也在题材和手法上不断拓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
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何香凝抗日战争时期两件书作赏读
作者: 黎向群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济深  国民党左派  全国人大  何香凝  妇女部  副委员长  革命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  同盟会  中国美术 
描述:何香凝(1878~1972年)原名谏,又名瑞谏,别署棉村女士,广东南海人。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妇女部长。1949年与李济深等国民党左派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著有《何香凝诗画集》等。何香凝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书画家。早年曾向岭南画
一座“丹山” 两位“云屋”——过云楼捐赠上海博物馆《丹山纪行图》研究的新发现
作者: 凌利中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丹山纪行图》卷简介上海博物馆藏《丹山纪行图》卷(以下简称《丹山图》),系晚清著名收藏家吴门过云楼主顾氏文彬(1811—1889)家族捐赠、冠以明代画家顾琳名下的一件赫赫名迹(《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编入清代画家,或为误入。见第5册145页,文物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此图出以长卷,纵30.8厘米,横332厘米,纸本浅绛。层峦叠嶂,古树迷殿,云气浩荡,清丽之气自具。画宗
批评家:连“坐台”的机会都没有了——对2004年“上海双年展”论坛及上海美术馆的看法
作者: 王南溟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家  现代管理制度  制度原则  体制化  皮道坚  美术馆馆长  艺术委员会  艺术标准  上海美术馆  上海双年展 
描述:我在2004年"上海双年展"开幕之前就写了《"上海双年展"也要成为"寡头政治"吗?》,批评了这次双年展的体制化做法,但是随后开幕的双年展活动比我原先估计的还要糟糕,其双年展论坛就是一例。尽管,中国的批评家很反感我所专用的"坐台批评家"一词,但我们还能有什么词比它更经典地概括我们的批评家身份和现在的处境呢?而且我现在可以对那些因为我用了"坐台批评家"称呼而内心不快的批评家作一个补充说明,即我与其用这个词去针对批评家,还不如说是针对批评制度,就像
绝世风华郎静山的光影一生
作者: 张涛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光影  世风  象形文字  郎静山  艺术  草木 
描述:“艺术是什么?看看中国四千年前的‘ ’字便知分晓。‘艺’字是殷虚文字.是古代象形文字,你看一个人捧着一个草木,这为什么人捧草木就是艺术呢?因为要培植一草木要用人的智慧,使它能成长而美观.用心思在上面才成功。用许多方法,这就是艺术!”
叶圣陶致钱君匋书信
作者: 徐正濂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协  请大安  郭绍虞  主要意思  下托  给你  钱君匋  印集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描述:君甸先生:久不通音问,今日得手书,欣喜殊甚。足下命我写印集名,不敢却。然足下尚未知我近年目力极度衰退之情形。如今我只能用钢笔书写,钢笔硬,不靠目力,但凭往日习惯挥动,尚可应付。若用毛笔,则笔划往往叠在一起,或则各笔相距极远,竟不成字。至于篆字,更无写得比较象样之可能。但是我还是遵命写了。我写这几
赵朴初先生手迹
作者: 张浩青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手迹  天安门  流传  事件  描图纸  陈伯达  红旗  文革  林彪 
描述:一、反听曲二首 “反听曲”是在“文革”时期流传很广的两首散曲。1971年“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陈伯达垮台以后,赵先生写了第一首“反听曲”;半年以后,林彪自我爆炸,他又写了“反听曲之二”。
赵朴初《调寄清平乐.承德四面云山亭远眺》
作者: 赵朴初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承德  清平乐 
描述:赵朴初《调寄清平乐.承德四面云山亭远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