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廖仲恺何香凝研究 廖仲恺何香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 吴雁南  来源: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廖仲恺 
描述:收《廖仲恺与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廖仲恺何香凝与辛亥革命》、《大革命时期的何香凝》等论文35篇。
周恩来邓颖超参加何香凝的寿庆活动
作者: 朱子南  来源:世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解放军  邓颖超  何香凝  警卫员  广东  打招呼  度假  疗养  周总理  周恩来总理 
描述:1962年7月,我去杭州姊夫、姊姊家度假一周,其间,听他们讲了不少轶事,下面就是其中一则。1958年5月,时任解放军21军军长的我姊夫吴咏湘少将因病去广东从化疗养,由我姊姊朱虹陪同前往。每天晚饭后出来散步,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两人也总在那个时间在散步,从不带警卫员。在第一次散步相遇时,吴咏湘先打招呼:"总理好!"因穿便装,就未行军礼。总理问:"你姓啥?"答:"我姓吴。是21军的。"总理又问:"是什么
何香凝廖承志合作绘画作品展举行
作者: 李南玲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绘画作品  何香凝美术馆  两代人  何香凝  芦笛  绘画精品  重要影响  绘画艺术  联手合作  中国革命史 
描述:何香凝廖承志合作绘画作品展举行
批评家:连“坐台”的机会都没有了——对2004年“上海双年展”论坛及上海美术馆的看法
作者: 王南溟  来源:画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在2004年上海双年展开幕之前就写了《上海双年展也要成为寡头政治吗?》,批评了这次双年展的体制化做法,但是随后开幕的双年展活动比我原先估计的还要糟糕,其双年展论坛就是一例。尽管,中国的批评家很反感我所专用的坐台批评家一词,但我们还能有什么词比
批评家:连“坐台”的机会都没有了——对2004年“上海双年展”论坛及上海美术馆的看法
作者: 王南溟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家  现代管理制度  制度原则  体制化  皮道坚  美术馆馆长  艺术委员会  艺术标准  上海美术馆  上海双年展 
描述:我在2004年"上海双年展"开幕之前就写了《"上海双年展"也要成为"寡头政治"吗?》,批评了这次双年展的体制化做法,但是随后开幕的双年展活动比我原先估计的还要糟糕,其双年展论坛就是一例。尽管,中国的批评家很反感我所专用的"坐台批评家"一词,但我们还能有什么词比它更经典地概括我们的批评家身份和现在的处境呢?而且我现在可以对那些因为我用了"坐台批评家"称呼而内心不快的批评家作一个补充说明,即我与其用这个词去针对批评家,还不如说是针对批评制度,就像
上海美术馆不应该成为西方霸权主义在中国设的一个摊位——2000年上海美术双年展上的发言
作者: 王南溟  来源:江苏画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上海美术馆不应该成为西方霸权主义在中国设的一个摊位——2000年上海美术双年展上的发言
重读《鲁迅全集》
作者: 王春南  来源:世纪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实事求是  当代人  《鲁迅全集》  历史人物  鲁迅研究  重读  出版人 
描述:《鲁迅全集》我先后读过两遍。第一次是在1975年“文革”后期,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0卷,人民日报社资料室藏)。41年后,二读《鲁迅全集》,这回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10卷)。我花几个月时间,坐在南京图书馆阅览室读完了此书。“文革”中我曾看到某大学编印的一本《鲁迅语录》,《后记》写道:“共产主义战士鲁迅,他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英勇顽强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
重读《鲁迅全集》
作者: 王春南  来源:湖南工人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鲁迅全集》我先后读过两遍。第一次是在1975年,“文革”后期。41年后,再读《鲁迅全集》,这回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十卷本。我花几个月时间,读完了此书。我想在《鲁迅全集》中看到完整的、有血有肉的鲁迅;不但看到鲁迅作为政治、思想、文化名人的不平凡的一面,而且还要看到他作为“凡人”平常的一面
郎静山兄摄影选集序
作者: 徐蔚南  来源:中流 年份:194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郎静山兄摄影选集序
陶菊隐:迟到的史学地位
作者: 谢迪南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北洋军阀  史学价值  史话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史学家  历史过程  近代史  研究员  军阀史 
描述:2006年10月14日,对于工程师陶端来说,是个百感交集的日子:这天父亲著作《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的再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同时也是父亲的忌日。“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父亲在1989年走完他92岁的人生,遗憾地走了,至今,对他史学家的地位都没有给予肯定,评论他是辛亥老人、爱国民主人士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