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外滩的历史和建筑
作者: 薛理勇  来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上海市  建筑史  地方史 
描述: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外滩的所有著名建筑,并穿插叙述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使人感受到上海昔日的浮华岁月,尤其是上海一百多年来的沧桑巨变。
[0图]上海新天地 旧区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与开发模式的研究
作者: 罗小未 沙永杰  来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城市建筑  改建 
描述:本书介绍了上海的城市历史与人文背景,新天地广场所在地的历史与人文,重点分析了上海的里弄建筑和人文特点,同时展望了上海的规划前景。
对黎锦晖历史评价的再认识
作者: 孙继南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主人公  纪念  遗憾  评介  黎锦晖  历史评价  再认识  评传  史料 
描述:十多年前,本人曾撰写《黎锦晖评传》(下简称《黎评》)一书。随着历史的推移、时代的前进和新见史料的启迪,日益感到拙作对主人公的评介,存有诸多缺漏和遗憾。今逢黎锦晖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谨将个人“再认识”的几个问题述之于后,藉作本书之补充,并就教于诸位学者。
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学术  胡绳晚年  经验教训  研究历史  理论与实践问题  中共党史研究  大历史学  总结历史经验  九十年代后期 
描述:胡绳像丁聪作▲胡绳手书今年是胡绳同志逝世10周年,作为著名历史学家、党史大家,他晚年的见解很富新意,推动了近代史和党史学科建设的发展今年是著名历史学家、党史大家胡绳同志逝世10周年。他作为历史
胡绳的不悔和困惑
作者: 龚育之  来源:书摘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政治  胡绳  马克思主义者  文章  中学生  文化大革命  帝国主义  毛泽东  写作  困惑 
描述:初读胡绳和初识胡绳五十多年前初读胡绳,我还是个中学生。读到的是先在《中学生》杂志上连载的历史文章,后来收入《开明青年丛书》,书名叫《二千年间》。我至今还记得,可见印
上海人民广场
作者: 沈德康  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区规划  人民物质生活  绿化空间  地铁车站  人民广场  旅游事业  人车分流  内圆  新颖美观  中心广场 
描述: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和现代的许多著名的广场、道路、桥梁、防洪工程等等都成为人们旅游的热门景点。从 2 0 0 2年第 1期开始 ,开辟《旅游随笔》栏目 ,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撰稿
胡政之先生二三事
作者: 王鹏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旧金山会议  香港  通讯社  董必武  中国代表团  《大公报》  新闻事业  巴黎和会  胡政之  吴鼎昌 
描述:胡政之(1889一1949年),名霖,笔名冷观,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近现代报刊政论家、经营家。他曾经历过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特别是他对新闻事业倾注全力,创办过通讯社、杂志和报纸,他的名字是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史分不开的。现仅撷取胡政之经历的几件事,以飨读者。
薛佛影与海派平面微雕
作者: 蔡国声  来源: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派平面微雕  艺术风格  艺术家  艺术形式  薛佛影 
描述:微雕源于中国,至今延续有四千五百年的历史。雕刻时不能光凭肉眼,而主要依赖于手指的感觉。所以微雕又称之为“神意雕刻”。它可以分为立体微雕和平面微雕两种。 明至清代乾隆年间平面微雕还依附于立体微雕而存在,没有独立地成为一类艺术的门类。到了清道光年间有些从事微雕的艺人,不满足于立体微雕—核雕的独门技艺,开始
胡绳的不悔和困惑
作者: 龚育之  来源: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编委  丛书  胡绳  出版  文章  中学生  中国共产党  严格  公开  报纸 
描述:五十多年前初读胡绳,我还是个中学生。读到的是先在《中学生》杂志上连载的历史文章,后来收入《开明青年丛书》,书名叫《二千年间》。我至今还记得,可见印象之深。胡绳那时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
南京路,打造国际第一商业街
作者: 庄志霞  来源:中国工程咨询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教科书  百年老店  零售商业  《天上的街市》  南京路  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青年出版社  霓虹灯  海派文化  中西文化交融 
描述:我的家乡在上海南京路——这块旧时被称为“十里洋场”的地方。那时,我从历史教科书上得知,早在1875年,犹太富商哈同出资60万银两,在南京路(今南京路东段)铺设铁藜木,上浇柏油,建成了当时远东最漂亮的一条道路。此后,国内外商贾云集于此,开行设店,从我少年时期就留下深刻印象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