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1950年周恩来关于基督教问题谈话新证*
作者: 陈铃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恩来谈话  基督教 
描述:1950年5月周恩来与吴耀宗等基督教界领袖的三次谈话,是新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先声。因为受史料限制,现有研究在相关叙事与解释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重复性。在上海市档案馆新发现的史料,包含当时周恩来发表谈话时多种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印证出周恩来高超的宗教统战艺术。
陶行知:当不成医生,就去兴办平民学校
作者:暂无 来源:做人与处世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堂  平民学校  基督教  陶行知  中国人  医生 
描述:1905年秋,14岁的陶行知进入安徽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就在宿舍墙上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话语,本着这种志向
鲁迅与基督教建筑绘画艺术
作者: 陈维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圣经》  哥特式建筑  连环图画 
描述:本文主要分两部分来分析鲁迅与基督教建筑、基督教绘画之间的关系。首先,鲁迅非常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画家,并高度评价了他们。其次,鲁迅用基督教绘画反驳苏汶对连环画的攻击。第三,鲁迅熟悉基督教建筑,尤其是哥特式建筑。第四、鲁迅认为“哥特式精神”是一种创新,并对罗丹高度赞赏。
何香凝三气蒋介石
作者: 晓彦  来源:湖南政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气  何香凝  宋美龄  证婚人  蒋介石  基督教  蔡元培  拒绝参加  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 
描述:一气:不为蒋介石证婚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婚礼分两次举行,一次在宋家,按基督教习俗;另一次在大华饭店,是中国式的,由蔡元培主持。在这之前,蒋介石和宋美龄曹邀请何香凝去做
怀念我最好的朋友龚澎
作者: 韩素音 郭蕊  来源:中国建设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生运动  宿舍楼  燕京大学  蒋介石  系科  基督教  西亚  周恩来  抗日斗争  越南 
描述:我第一次见到龚澎是一九三三年在燕京大学上学的时候,不过,究竟是怎样相识的,却记不清了。当时,我在医学系科学习,她在另一个系。我们也不住在同一座宿舍楼。她又是一个忙人,积极投身各项爱国活动;而我那时并未意识到学生运动对抗日斗争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赵朴初会见瑞典基督教前大主教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赵朴初会见瑞典基督教前大主教
警惕韩国邪教“新天地”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法制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从2006年开始,在德国柏林,包装成“玛那协会”的“新天地”邪教以“和平”、“天上文化”、“和平复兴”的名义,在当地的各个教堂进行渗透。在这些渗透活动中,当地的勃兰登堡教堂、尼古拉教堂的长老、牧师都参与了与所谓“玛那协会”的勾结和交易。这与目前发生在中国大陆基督教正规教堂遭“新天地”邪教渗透、瓦解、
“世界公民”利玛窦(附照片):——朱维铮教授在上海博物馆的讲演
作者: 朱维铮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利玛窦留下的历史遗产,在中外文化交往史上突显的效应,远过于他对基督教入华的影响。就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不论中外学界关于利玛窦其人其学的价值判断多么分歧,大都承认由历史所昭示的两点事实:他用中文撰述的论著和译作,使中国人开始接触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化;他用西文记叙中国印象和在华经历的书信、回忆录,以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抉择1937年初夏,母亲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在母校圣玛利亚女中教授地理课,并以此为掩护,在上海基督教学生团体联合会(简称上海联)进步学生中开展地下党活动。“上海联”本是教会系统大中学生与青年会的一个传统校级组织,在中共地下党与进步力量的推动下,他们积极团结引导青年学生走上爱国进步道路,为支援抗
乔冠华与 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黑龙江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作者以一个女儿的独特视角和挚切情感,为读者展示了乔冠华和龚澎的传奇人生和30年风雨同舟的动人情感。首次披露了龚澎去世后,乔冠华晚年走过的沧桑,并讲述了所谓乔家的“家变”。抉择1937年初夏,母亲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在母校圣玛利亚女中教地理课,并以此为掩护,在上海基督教学生团体联合会(简称上海联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