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致越飞的信(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作者: 孙中山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机构  越飞  张作霖  北京政府  谈判 
描述:亲爱的越飞先生:您最近的来信已经收到。我注意到您关于张作霖的评述,我打算早日就此问题与他交换意见。关于您对同北京的垂死机构谈判这个问题的意见,我冒昧向您提出下面这些考虑。如果您的政府的政策是长期承认北京的清宫作为中国的正式政府机构,那么,你们想同北京政府谈判,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周恩来与宣化店谈判静心
作者: 陈稳祥  来源:当代老年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永昌  党代表  停战协定  国民党  部队  中原  周恩来  谈判 
描述:1946年4月,国民党企图“围歼”中原部队的部署基本就绪,内战一触即发。5月1日晚,周恩来在重庆就国民党企图“围歼”中原部队之事,与国民党代表徐永昌会谈达2小时之久。同时又致电马歇尔,揭露国民党已
林伯渠与统战工作
作者: 陈曦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林伯渠  谈判  国共合作 
描述:林伯渠一直致力于谋求国共合作。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抗战爆发后,他又担负起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重任,为此,他不辞辛劳,辗转各地,同国民党展开艰苦的斡旋和谈判
论战前李烈钧在抗日问题上的思想转变
作者: 王英维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  抗日  蒋介石  思想转变  李烈钧 
描述:1931年12月日军进攻锦州,李烈钧在抗日问题上对蒋介石及其政府的态度,经历了由批评到期待再到支持的过程。长城抗战失败的结果,使李烈钧认识到团结方能抗战,并且政府得有整个作战计划,为此国民党人只能团结在有实权的蒋介石周围。
周恩来对“南京谈判”的贡献及其所培育的“梅园精神”和时代价值
作者: 徐海涛  来源:觉悟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国民主运动  爱国民主人士  周恩来精神  郑位三  宣化店  汉口协议  当代社会主义  中共代表团  民族复兴  国民党军 
描述:1946年5月,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为争取战后中国走上和平、民主的民族复兴道路而不懈努力。历史上将这次国共谈判称之为"南京谈判"。谈判期间,周恩来率领中共
周恩来指示:供水与政治谈判分开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老人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毛泽东会见舍马克。连载:废约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陈敦德著中国青年出版社)4.特殊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对香港实行的是“暂时维持现状不变”,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特殊政策。英国为了其在华利益与保住香港殖民地,也在向新中国“示好”。1950年1月5日,英国政府在伦敦正式宣布
周恩来“谈”败马歇尔
作者: 王崇风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总统特使  马歇尔  蒋介石  周恩来  国共两党  谈判  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 
描述: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争取时间独吞抗战胜利果实。大玩“和平建国”花招,并邀请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主持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显而易见.马歇尔不可能站在公正立场的:周恩来明知谈判只是个幌子.但是又不能置之不理.授人以柄.只有积极应对。
孙中山书信两封(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月)——致越飞的信(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作者: 孙中山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  书信  政治家  越飞  答复  孙中山 
描述:亲爱的越飞先生:您本月22日的一封十分令人感兴趣的来函已经收到。贵国政府派阁下这样一位享有盛誉的政治家来我国,我表示非常高兴。我要马上同您讨论来函中所谈的各个问题,在对您提问的几个专门问题作答复前先谈几点意见。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
作者: 高毅哲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  学生  蔡元培  北大  人生  职高  辞职  五四运动 
描述:蔡元培爱辞职,是出了名的。 他一生公开的辞职高达24次之多,其中为了北大辞职7次。原因多种多样,有反对政府不给经费的,有反对政府干涉北大行政的,有因为五四运动抓学生的,甚至还有一次是因为学生闹事
1919年蔡元培辞职风波
作者: 张文禄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  北京大学  教育部  大学校长  蔡元培  北大  大学生  蒋梦麟  学生联合会  引咎辞职 
描述:蔡元培从1917年出任北大校长到192年最后卸任,其在任将近10年,但实际在校执掌校务时间不足5年时间。在近10年时间中蔡元培一共提出过7次去职请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一次被政府批准。直到1926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