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赵朴初“人间佛教”与宗教和平思想略论
作者: 沈瑞英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间佛教"  社会主义  思想  和平 
描述:赵朴初作为一代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所倡导的宗教和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人间佛教"的思想观以及宗教和平思想,不仅将佛教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而且增进了人们对
龚澎的新闻发布生涯
作者: 姚朔  来源:中华新闻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外交部  《密勒氏评论报》  新闻发布  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总理  解放区  部长助理  《新华日报》  新中国外交  新闻发言人 
描述:提及中国的女新闻发言人,或许你能脱口而出的惟有章启月,她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形象,某种程度上成了当下新闻发言人的象征。而龚澎,如同一面遥远的旗帜,标志着印刷时代中国女新闻发言人事业的一个顶峰。龚澎
略论胡绳晚年的思想变化
作者: 高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思想变化  晚年 
描述:胡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时也是享有盛名的学者。他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看法一般为学界所熟知,但胡绳晚年的思想研究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思考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心。胡绳的看法属于学术自由的范畴,对此应采取学术争鸣的方式开展讨论。
沿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足迹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民族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尚立富摄(一)来重庆之前,我曾到北京采访过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办公室主任王铁城,他说: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上,江泽民主席在大会致词中单独提到一个教育家的名字,那就是——陶行知。陶行知先生当年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产生了符合国情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
赵朴初佛教文化思想略论
作者: 沈瑞英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佛教文化思想  “人间佛教”  和平 
描述: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不仅将佛教文化弘扬于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广大佛教徒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考察其佛教文化思想,主要表现为坚信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人间佛教”的继承与弘扬,以及坚定的佛教和平思想的实践。
胡绳先生晚年学术思想研究简论
作者: 于文善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学术思想  研究述评 
描述:胡绳(1918-2000)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其晚年的学术思想可以说与时俱进。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认为研究近代史要使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但不要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地
[0图]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作者: 金林祥  来源: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蔡元培 
描述:本书卷前收有大量珍贵照片,分“一代宗师”、“出长北京大学”、“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思想自由”、“改革办学体制”、“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等七个部分,多角度的介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揭晓
作者: 元辛  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建构主义  政治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研究部门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学术报告厅  社会学  刑法客观主义  学术奖 
描述: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颁奖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11月5日胡绳逝世纪念日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中共苏州市委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思想理论和学术研究部门的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50多人出席了会议。
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揭晓
作者: 元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贫困地区劳动供给研究》  社会科学  苏州市  学术研究  胡绳青年学术奖 
描述: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颁奖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11月5日胡绳逝世纪念日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中共苏州市委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思想理论和学术研究部门的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五十多人出席会议。
诽谤侵权案法理解构——张铁林诉周璇及《成都商报》名誉侵权案评析
作者: 周泽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名誉权  公众人物  诽谤侵权案 
描述:在诽谤诉讼中,媒体报道失实的侵权责任主要应由言论主体承担,媒体只承担过错责任。新闻真实不等于客观真实,认定报道失实侵权的构成应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新闻报道与名誉权保护的利益平衡问题,实际上是根据新闻报道和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合理地确认各自权利边界的问题。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