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品质特征浅析
作者: 赵鲲鹏 荆福全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空间  娱乐休闲 
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户外活动的空间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广场的空间品质。文章从文化广场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品质特征,为设计出满足多数人需求的城市文化广场环境空间提供参考,从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初探
作者: 张敏清 曹文辉  来源:山西建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空间  情感  场所 
描述: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含义,以沈阳小南天主教堂广场设计为例,从广场空间构成的形态与场所构成的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文化广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完善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
周公馆的客厅和视觉回忆
作者: 邱焕星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回忆  周公馆  空间 
描述:周公馆的客厅是一个虚拟的历史空间,一切都是为了回忆一个"活着的死人"——侍萍,对周朴园个人来说这是一种怀旧和赎罪的精神需要,但建立"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现实需要让他重构了记忆,并营造出一个
8号桥
作者:暂无 来源:建筑与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屋顶  墙壁  空间  设计师  交流机  商业设施  旧厂房  创意 
描述:什么样的工作空间可以让设计师们尽情地发挥刨意?走进8号桥创意村里我们可以解开这样的疑惑。这里避免那种过了上班时间就熄灯的局面,因为创意村不应该休息,引入的商业设施与活动使这个地方从早到晚都充满着活力
豫园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初探
作者: 吴滋荣  来源:上海房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产业功能  文化底蕴  英皇  商业中心  地产集团  土地储备  露香园  用地面积  总体规划 
描述:豫园地区作为上海700年历史发源地,是上海最具有传统特色的市级商业中心。一、研究豫园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和交通组织的背景豫园地区作为"一带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商业氛围、集聚
城市文化广场和谐交往空间的营造
作者: 刘天爱 荆福全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广场  交往空间  规划设计  文化内涵  城市广场  时代特征  城市设计  广场空间  和谐  文化环境 
描述: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到古罗马时期,广场作为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场所。中世纪时期的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到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在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连成一体,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
典藏空间“三癸堂”入驻上海老码头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典藏经典品味奢华文/商报记者沈斐斐茶醉·人生“茶圣”陆羽穷其毕生精力,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诗僧”皎然嗜茶如命,深谙茶中真味,第一次提出了“茶道”概念。“书圣”颜真卿钟情山水,流连田园风光,修筑了世界上第一座亭——“三癸亭”。三位赫赫有名的历史名人,因茶而欢,结为挚
袁牧之研究的新进展和可开拓空间
作者: 李欣 杨新宇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牧之  电影艺术  开拓空间 
描述:袁牧之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艺术家之一,无论在电影表演、编剧、化妆造型,还是导演、电影事业管理等方面均有开拓性的重要贡献,可谓中国电影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袁牧之在电影方面的成就较多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仍有不少研究空间有待进一步开掘。
精心设计环境小品,美化人性化的文化广场空间布局
作者: 丛杨 荆福全  来源:美与时代(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障景  交往空间  休闲广场  公共活动空间  休闲环境  处理手法  空间品质  空间布局  环境空间 
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交往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营造一个体现人性化价值的和谐交往空间是设计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文化广场就是人们交往的"露天客厅"。具有艺术性、时代性、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环境小品,点缀广场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将成为营造人性化文化广场的核心景观。
让思维展翅,越飞越高——充分挖掘农村资源 拓展学生习作空间
作者: 司琼芳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作文  农村学生  农村生活  农家乐  自然  劳动 
描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一直面临着选材等老大难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挖掘农村中丰富的乡土资源,拓宽学生的习作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思维,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习作题材,陶冶情操,表达真情实感:在欣赏中看自然,寻找美感;在劳动中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在体验中感受农家之乐,陶冶个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