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 蔡元培自述实庵自传
作者: 蔡元培 陈独秀  来源: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942  1940  自传  蔡元培  陈独秀  1879  1867 
描述:自传》,《自传》之前有陶希圣的《记》,简要回顾了陈独秀的生平和见解;《自传》写于1937年,作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参加江南乡试的经过,但只写到已见的这前两章,因日军轰炸南京而写作中止;附录有1940至1942年的一些书信和时势评论。
陈独秀与蔡元培
作者: 张家康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北京大学  中国国民党  教育救国  蔡元培  北大  陈独秀  图书馆 
描述: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经是心力交瘁、疾病缠身。人生自古谁无死,一生历经磨难、出生入死,对待生命的终结,陈独秀早已有坦然面对的心态。但
[0图]鲁迅与陈独秀
作者: 孙郁  来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思想评论  鲁迅  1881  1936 
描述:本书以陈独秀到北大创建《新青年》及其发展过程为主线,深刻阐释了鲁迅与陈独秀、蔡元培、钱玄同、胡适、周作人、刘半农、李大钊等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如论著、信件等)对其相互之间关系作出了精深的分析。
袁振英:陈独秀的得意
作者: 李继锋 郭彬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学生  北京大学  师生  陈独秀 
描述: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中的师生袁振英与陈独秀第一次见面是在1917年,地点是在北京大学。他们最初的关系只是单纯的师生。那时的陈独秀已是声名满中国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袁振英则是默默无闻却桀骜不驯的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学生。但要论起进入北京大学的时间,学生却比老师要早了两年。
蔡元培诚聘陈独秀
作者:暂无 来源:国际航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北大教授:政学两界人和事》(张耀杰著)文汇出版社2008年8月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颁布大总统令,任命蔡元培(孑民)为北京大学校长。就在同一天,蔡元培到前门外西河沿的中西旅馆拜访陈独秀,邀请他出任文科学长。与陈独秀一同到北京筹款的上海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早九时,蔡孑
[0图]鲁迅与陈独秀
作者: 孙郁  来源:北京:现代出版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942  人物研究  鲁迅  1881  1880  1936  陈独秀 
描述:鲁迅为轴,周作人、胡适、陈独秀为翼,讨论影响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几位知识分子。从性情、爱欲、互往、学问、信念、晚境等角度切入,寻找现代中国文化变迁的精神脉络,讨论二十世纪中国“被现代”的历史进程中,现代学人对社会变革与文化范式形成的参与。
陈独秀与柏文蔚
作者: 吕仿松  来源: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柏文蔚  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史  国民党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  国共合作  安徽  辛亥革命 
描述: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柏文蔚是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重要人物,后来又参加了护法战争,1923年积极赞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政府委员等职。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和柏文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人物。其实,陈独秀和柏文蔚很早就相识,并在反清、反袁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长时间生活和战斗在一起,结下了很深的战斗情谊。二人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安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史)上共同写下了重要篇章。
陈独秀与柏文蔚
作者: 吕仿松  来源:商丘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柏文蔚  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史  国民党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  国共合作  安徽  辛亥革命 
描述: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柏文蔚是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重要人物,后来又参加了护法战争,1923年积极赞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政府委员等职。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和柏文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人物。其实,陈独秀和柏文蔚很早就相识,并在反清、反袁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长时间生活和战斗在一起,结下了很深的战斗情谊。二人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安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史)上共同写下了重要篇章。
蔡元培为何帮陈独秀造文凭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独秀也强调自己没有“学位头衔”,“从来没有在大学教过书”。蔡元培之所以要拿这么一份不确切的履历递交教育部,目的就是要保证陈独秀顺利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7年月11日,蔡元培正式致(函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