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风景名胜 (7)
名人故居 (1)
按年份分组
2016(3)
2015(4)
2013(1)
按来源分组
新闻世界(2)
辅导员(上旬刊)(少先队工作)(1)
中国报业(1)
新闻记者(1)
今传媒(1)
新闻研究导刊(1)
新闻传播(1)
相关搜索词
试论纸媒与新媒体平台的有效对接: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信息发布为例
作者: 高毅伟  来源:新闻世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媒体  突发公共事件  平台对接 
描述:新媒体平台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支撑,在信息时效上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受众和市场的抢占之势已很明显。纸媒的自救开始已久,但改革大多未能取得明显效果,有学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纸媒的理念存在逻辑错误。本文通过"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实证分析,认为纸媒的转型既要在理念上与时俱进,也要根据自身特点量体裁衣。
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媒体的运用——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为案例
作者: 李志毅  来源:今传媒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确定性消除  新媒体  多媒体平台传播  突发事件 
描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网络因为传播迅速、使用广泛往往成为突发事件传播的最先渠道,凸显了其短时间内的文本信息聚焦能力。但在不确定性的消除方面,新媒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弱点。地方媒体在报导本地突发新闻事件中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地域和心理接近性的优势。如能有效运用地方媒体的新媒体传播矩阵,通过多平台融合报道有助于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地方媒体传播效果,既担负起在具体事件上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社会责任,又有助于塑造权威、可信的媒介形象。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两个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例,具体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隐私保护倾向从宽原则:从“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报道的伦理争议说起
作者: 陈堂发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上海踩踏事件  隐私  新媒体  司法理念 
描述:某些报纸对"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报道之所以引发伦理问题的争议,关键在于各自对网络环境的隐私及保护持有不同认识与主张。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主要群体,对于技术运用涉及的隐私问题有着较高的参与度。在认知层面,大学生对隐私的看法与司法实践倾向性基本保持一致,即凡是私事都归为隐私范畴,对隐私作泛化理解是大学生占主导地位的认识。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及运用的知识有相对多的了解,对新媒体涉及的隐私问题认知比较敏感。但与认知敏感性形成明显落差的是,在隐私保护实际行动方面,大多数被访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时并未采取相应措施,对隐私保护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伦理实践: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姚贝娜事件”报道谈起
作者: 张玉凤  来源:新闻世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透明性原则  新闻价值  新媒体  新闻伦理  客观性 
描述: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来源渠道被拓宽,信息传播的内容海量化、方式多样化。然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参与者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伦理失范现象普遍等问题。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姚贝娜事件"报道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给新闻伦理实践带来的威胁与困惑,并就其对策提出自己的思考。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