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
按年份分组
2016(15)
2013(1)
2007(4)
2006(1)
1999(1)
按来源分组
上海鲁迅研究(22)
相关搜索词
鲁迅与“武梁祠”
作者: 思齐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莱子  三间  一个女人  流沙坠简  武梁祠  钱玄同  武氏祠  画象  黄易  画像石 
描述: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钱玄同来找他给新青年写文章时的背景,已为人所熟知,那就是日日夜夜抄古碑——“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三十几岁的单身男子,独居在一个疑似凶宅荒凉院子里,除了上班,余下的时间就是抄古碑,照他自己话说:“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
论鲁迅
作者: 中野重治 朱幸纯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许广平  中国画家  左翼作家  鲁迅研究  鲁迅精神  藤野先生  珂勒惠支  论鲁迅  秋霜  关于鲁迅 
描述:鲁迅二题鲁迅去世时,山本实彦写下了关于他的文章,其中谈到鲁迅与版画的事。那时山本氏写道,鲁迅对版画的关心似乎反映了他对东洋事物的关注。当然对此不能否定,但我认为那绝不能说是全部。鲁迅今年(1937)出版了极精美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集,此前也收集过苏维埃同盟的各种版画,特别是著名小说等的插图版画,制作成精美的书。他对中国画家的东西显然抱有兴趣,但我认为,他固然没有排斥东洋的事物,但绝不能全部都以“东洋”来
鲁迅葬礼的社会影响
作者: 乐融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一石激起千重浪  上海办事处  许广平  鲁迅思想  救国联合会  纪念会  社会影响  沙汀  鲁迅精神  鲁迅逝世 
描述: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反响,中共中央不仅连发三个电文,表达对鲁迅逝世的高度重视和态度,并通过中共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冯雪峰的秘密指导、推动鲁迅葬礼活动,在爱国人士宋庆龄、蔡元培积极支持下,以沈钧儒、章乃器等为首的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积极响应和具体组织下,联合其他各界救国会组织,带动文化界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在民族救亡的历史大背景下,形成了规模空前、声势浩
走近鲁迅 体味纠葛
作者: 金玥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对于鲁迅先生,我大概是熟悉的,但又始终陌生;对于研读他的作品,我应该是有兴致的,却又始终抗拒。小时候读《朝花夕拾》,小引中半文不白的叙述已让我兴趣减了大半,若不是“必读书目”,我认定自己是不会主动寻来阅读的。
鲁迅与江南图书馆
作者: 纪维周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与欧美比较,起步较迟,到现在仅有一百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在清末时,就有南、北两大图书馆。北方是京师图书馆,也就是北京图书馆的前身。南方是江南图书馆,也就是南京图书馆的前身。如果以开放时间算起,江南图书馆要比京师图书馆略早一两年。
沈从文、鲁迅与梅兰芳
作者: 任葆华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官册  论坛报  贵妃醉酒  彭俐侬  宇宙锋  男扮女装  纽约时报  辕门斩子  秦剧  中国传统戏曲 
描述:鲁迅与梅兰芳,一直是学界的热点话题。对此鲁迅研究界和戏曲界做了不少的文章。但鲜为人知的是,与鲁迅在许多方面意见相左的沈从文,在对待梅兰芳这件事上却难得的一致。他们都不喜欢梅兰芳的京剧表演,并且对梅多有批评之词,然而不喜欢和批评的原因却不尽相同。1930年,梅兰芳在美国的巡演受到当地上流社会的热烈追捧,《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论坛报》等美国知名媒体先后对梅的演
鲁迅与中国书店
作者: 张翔 吴萍莉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来青  旧书店  石印本  善本书  癸巳存稿  刘大  刘鹗  中国书店  罗振常  陈乃乾 
描述:1914年,宁波范氏天一阁被盗后,所失书籍流散至上海。当年经销这批被盗书的旧书店主要有三家,即陈立炎的六艺书局、金颂清与罗振常合营的食旧廛书店,以及杨云溪的来青阁。后来天一阁被盗书事发涉讼,三家书店中除来青阁仍勉强经营外,陈立炎的六艺书局和金、罗合营的食旧廛相继停业。1915年,罗振常与刘大缙(刘鹗之子)合作,开办蟫隐庐书店,而陈立炎也于1915重
鲁迅笔下的梦
作者: 唐应光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文学作品,似乎就和梦结下不解缘。说来也可理解,两者都是意识和精神领域的产物,有许多交集之处。梦以其光怪陆离亦真亦幻的梦境,给创作者以灵感,而作者则用他的笔,使梦得以具象化。梦与文学结缘,常见的有四种形式;一是修辞性的,如“人生如梦”“醉生梦死”“美梦成真”等。二是情绪性的,如“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关山。”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无奈心情;“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征妇的不幸
孙中山·鲁迅·郭沫若
作者: 王尔龄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孙中山、鲁迅、郭沫若都以学医始而以弃医献身革命终其一生,但他们都不是前辈影响后学而有此始终之同,乃是各有所悟,遂至互有同异,同途而殊归。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夏威夷)、南洋看到华工有病不求医(也无力求诊),希得神佑,弄些香灰当作“仙方”,孙先生目睹愚昧
鲁迅的早逝及背后的原因
作者: 乐融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福清  中国文艺家协会  大众文学  《鲁迅全集》  鲁迅精神  “左联”  胡风  周扬  国防文学  徐懋庸 
描述:鲁迅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享年56岁,按照过去的说法"人生五十非为夭",鲁迅寿命在20世纪初的中国本不算短。但是,二弟周作人1967年去世,活了82岁;三弟周建人1984年逝世,寿命更长,享年96岁。如果与他两个兄弟相比,鲁迅是他们三兄弟中去世最早也是寿命最短的一位。鲁迅的母亲寿命也很长,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