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
按年份分组
2009(1)
2008(8)
2007(3)
2006(1)
按来源分组
老年时报(13)
相关搜索词
《乔冠华与龚澎》出版 乔冠华女儿现场签售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沈露佳)5月10日10时30分,著名外交家乔冠华、龚澎夫妇之女乔松都将在天津图书大厦举行新书《乔冠华与龚澎——我的父亲母亲》签售会。本书作者以一个女儿的独特视角和真挚情感,为读者展示了乔冠华和龚澎的传奇人生和三十年风雨同舟的动人情感。本书还首次回应了关于乔家“家变”的种种不实传闻。作者以
蔡元培的感慨
作者: 陈同发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蔡元培随地吐痰是一种不雅行为和不良习惯。公共场所痰迹斑斑,不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而且容易传播疾病,是卫生的大故。关于禁止随地吐痰的记载,最早见著于周朝的《礼记》:“天子处位不端,咳唾趋行不得礼,此属太保之任也。”说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十分厌恶随地吐痰的陋习,认为随地吐痰是一种非礼行为,改掉此陋习的方
首届“蔡元培奖”颁发
作者: 葛登扬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北京专电(记者葛登扬)12月13日,北京大学颁发了第一届“蔡元培奖”,这项以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名字命名的奖项,是北京大学为该校教师颁发的最高荣誉。获得首届“蔡元培奖”的10名北大老教授是85岁的著名国学家季羡林,94岁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74岁的化学家徐光宪,71岁的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75
柯庆施之死
作者: 叶永烈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我动手之前,医生、护士们做了分工,一部分观察呼吸、一部分观察血压脉搏。由护士帮我,在柯庆施手上进行静脉注射。我把硫苯妥钠慢慢推入,自己边用手指扪住柯的脉搏,推入10毫升药水之后,柯庆施安静地睡着。呼吸、脉搏、血压,都没有大的变化。我在床旁继续等候、观察5至10分钟,无变化。薛邦琪叫我离开柯庆施睡的
柯庆施之死(上)
作者: 叶永烈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方兆麟医生是上海高干医疗小组的成员。1974年,在为张春桥之妹做手术时,因发生医疗事故,后被打成“反革命”,关入狱中。张春桥的妹妹张佩瑛不算高干。只是由于她是张春桥的妹妹,所以像对待高干一样对待她的医疗手术。上海妇产科医院党总支在拟定“手术组名单”时,感觉麻醉师叶景馨恐怕难以挑此重担,就向党委提出,
共和国历史上的柯庆施(四)
作者: 方海兴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柯庆施首创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张春桥撰文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其实,柯庆施的这番对未来社会图解式的描述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他对这一时期毛泽东有关未来社会设想作的具体阐发。果然,南宁会议以来屡屡得彩的他在此次会上再次受到了毛泽东的表扬,紧接着召开的八届五中全会上,他便和西南局的李井泉作为地方党委负责人一同
共和国历史上的柯庆施(六)
作者: 方海兴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柯庆施标新立异提出“大写十三年”江青到上海建立“文艺革命试验基地”在次年初的七千人大会上,柯庆施则对刘少奇代表中央提交的报告中关于形势的分析和提出的任务极为不满,提出了一连串的质问:“《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要不要?多少年解决吃穿用?十五年赶上英国要不要?……干劲还要不要?用什么方法鼓干劲……指标要不
共和国历史上的柯庆施(二)
作者: 方海兴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邓子恢不知底里被斥做“小脚女人”柯庆施事事紧跟被尊为“柯老”早在40年代初,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经典公式。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他就一再号召全党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努力过好社会主义关。因此不难想象柯庆施的这个情况汇报的高超和妙谛所在。恰如薄一波所说:“柯把毛主席的思路和喜爱琢磨透了,他的
共和国历史上的柯庆施(一)
作者: 方海兴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问题官员”青云直上“五月变化”事出有因1950年7月,当曾任石家庄市长的柯庆施拟任南京市委书记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及华北局书记聂荣臻等曾联名致电华东局,称他“在团结干部及履行工作任务方面是有缺点的”,望华东局“随时注意加以帮助”。而这之前,柯庆施的个人履历上已经有着不良记载:1933年中央派
共和国历史上的柯庆施(完)
作者: 方海兴  来源:老年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费心机出新招文艺界跨进灾难门槛患肺癌殒性命柯庆施盖棺难以论定5月6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由江青、柯庆施组织人写的《“有鬼无害”论》,对昆剧《李慧娘》和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展开了政治批判,从而拉开了60年代中期文艺界愈演愈烈的批判运动的序幕,也标志着在上海建立“文艺革命试验基地”后,江青与柯庆施、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