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栏目导航
  黄浦街道   (659)
  南京东路街道   (66)
  外滩街道   (66)
  五里桥街道   (109)
  半淞园路街道   (61)
  小东门街道   (47)
  豫园街道   (60)
  老西门街道   (48)
  瑞金二路街道   (83)
  淮海中路街道   (67)
  打浦桥街道   (52)
  黄浦文化   (2185)
  上海博物馆   (891)
  上海大剧院   (706)
  上海美术馆   (575)
  黄浦图书馆   (4)
  上海城市规划馆   (9)
  风景名胜   (12464)
  外滩   (2061)
  南京路   (1674)
  人民广场   (1309)
  淮海中路   (268)
  新天地   (2176)
  文化广场   (1987)
  思南公馆   (148)
  8号桥   (61)
  豫园   (1507)
  老码头   (531)
  田子坊   (457)
  南京路步行街   (163)
  福州路文化街   (13)
  北京路生产资料...   (5)
  上海老街   (69)
  云南南路美食街   (3)
  世博滨江   (31)
  金陵路商业街   (1)
  历史名人   (14457)
  高旭   (47)
  徐伯昕   (48)
  施维智   (21)
  龚澎   (356)
  鲁迅   (2176)
  黎锦晖   (279)
  蔡元培   (2176)
  郎静山   (340)
  胡政之   (108)
  董竹君   (111)
  黄自   (450)
  柏文蔚   (78)
  盛丕华   (27)
  徐婉珊   (4)
  越飞   (593)
  陶菊隐   (25)
  周祥生   (25)
  瞿白音   (36)
  袁振英   (96)
  袁牧之   (132)
  徐铸成   (179)
  柯灵   (351)
  潘梓年   (77)
  钱君匋   (308)
  赵朴初   (1561)
  林伯渠   (573)
  周璇   (1024)
  薛佛影   (11)
  柯庆施   (291)
  罗生特   (140)
  胡绳   (594)
  陶行知   (2177)
  莫非仙   (2)
  魏金斯基   (19)
  唐君远   (22)
  名人故居   (3757)
  韬奋故居   (7)
  周公馆   (164)
  周韬奋   (2)
  周恩来   (2176)
  李烈钧   (221)
  何香凝   (1187)
  公共文化讲座   (2631)
  公共文化讲座   (2631)
鲁迅与孔子的根本分歧在哪里
作者:王培元   出版日期:2017-03-15
报纸名称:南方周末
描述:《鲁迅与孔子》王得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鲁迅十岁读《论语》,他说过,“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我几乎读过十三经”。然而,正因为“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青年鲁迅才走异路、逃异地,到日本去学习西学,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后来,《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在寂寞里寓在S会馆抄古碑的鲁迅,怀着
鲁迅与女佣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10-09
报纸名称:安徽商报
描述:.书同.女佣形象在现代作家的生活与作品中时常出现,巴金的《家》中有婢女鸣凤等,曹禺的《雷雨》中,有侍萍四凤母女两代女仆,郁达夫、艾青等,也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过令人感动的女仆形象。鲁迅也不例外,在其生活和作品中,也曾遭遇和塑造了多位女佣,女佣们不仅给其生活带来方便、舒适,增加了创作素材和灵感,也令其
鲁迅与地方史志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05-01
报纸名称:柯桥日报
描述:娄国忠鲁迅也是一位功底深厚、治学严谨、成就卓著的地方史志专家,他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对我国史志事业特别是绍兴地方史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编纂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专业志少年时代,鲁迅就开始对地方史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直以为,野史也好,方志也好,都是极其难得的宝贵财富,人们从
鲁迅与压岁钱
作者:孟祥海   出版日期:2017-01-18
报纸名称:丹阳日报
描述:鲁迅自幼最喜欢的日子是除夕,因为拜年就能得到压岁钱。周作人在《分岁》中写到:“压岁钱大概即是对于小辈辞岁的酬劳,但并不普遍,给的只是祖父和父母,最大数目不过是板方大钱一百文而已。”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到:“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
鲁迅与北京风土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02-28
报纸名称:珠海特区报
描述:我爱读鲁迅作品,藏有1976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鲁迅日记》。《鲁迅日记》是了解鲁迅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弥足可贵,但过于惜墨。民俗学家邓云乡的《鲁迅与北京风土》,文字简洁雅隽,以鲁迅15年居京生活的现场和细节,展现那个历史时期京味浓郁的凡俗物事。鲁迅1912年到北京,1926年离京,居京15年,《鲁
鲁迅与北京胡同
作者:萧振鸣   出版日期:2016-12-14
报纸名称:中华读书报
描述:楚天都市报讯武汉二中高二(13)班郑沧海从外貌来看,鲁迅十分瘦削,却精神抖擞,给人一种经历磨难却绝不屈服的力量感。他的面色是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却一根一根直竖着,好似绝壁上的松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恶劣环境所毁坏。在性格方面,鲁迅是一个善恶
鲁迅与冯玉祥
作者:张铁荣   出版日期:2016-10-13
报纸名称:今晚报
描述:冯玉祥是一个有新思想的旧军人,在鲁迅的文章和书信中,曾三次提到过他。第一次是《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文章说,一天上午,有些病态和醉态的师大学生杨树达,来到鲁迅的家。说起投稿的事情,语无伦次地举出一连串文人武人的名字,其中就有冯玉祥。后来,鲁迅听学生说杨树达真的有病,于是他又写了《关于杨君袭来事件的
鲁迅与俄罗斯文化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08-30
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描述:王乾荣今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今天,鲁迅处境如何?韩石山先生不屑地说:“要说鲁迅文章多么好,就未必了……他的文学主张就是练字,比如他说,写完之后,至少看三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删来删去,就剩下几条干巴巴的筋,丰腴没有了,酣畅也没有了。”纠正韩先生一下,鲁迅那段话,是“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鲁迅与传统佳节
作者:金颂   出版日期:2016-02-09
报纸名称:今晚报
描述:鲁迅日记,举凡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都明确标出,记述甚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他过节的情形,体味他过节的心境。会友聚餐是鲁迅过节的一种方式,聚餐的地点有时在餐厅,有时就安排在家里。1926年9月21日中秋,鲁迅与孙伏园同赴朱镜宙之约,到东园午餐。当天日记还记“语堂送月饼一筐予住在国学院中人,并投子六
鲁迅与他的书斋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6-07-18
报纸名称:农村大众
描述:伍若毅1934年,《人世间》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应允前去采访,并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头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倘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地欢迎也。”鲁迅所说“寓中亦无书斋”,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
上页 1 2 3 ... 46 47 48 ... 97 98 9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