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张学良受审时折服审判长李烈钧
作者: 高峰  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这是一次特殊的审判,身为审判长的李烈钧在审判的当天竟称“阶下囚”张学良是“好角色!”受审者张学良亦在多年以后,称李烈钧颇有“长者之风”,自己对他会“永世不忘”。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1936年年末,一向无职无权、闲居养病的辛亥革命元老李烈钧突然受命出任了南京政府特别军事法庭的审判长,主持对“西安事变”主谋张学良的审判。 不解兵谏初衷,李烈钧曾通电指责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国民党东北军、十七路军在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指挥下,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
何香凝绘画的民族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弘扬爱国情操
作者: 熊强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意象美  民族精神  中国近代史  何香凝  活石  中国传统美学  审美活动  山苍树  意象世界  思想倾向 
描述:受到中国传统的美学及富有哲学的文化积淀。本文旨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下何香凝绘画的中国精神与爱国情操。一、何香凝绘画的“意象美”体现“天人合一”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山苍树秀,水活润,于
何香凝:移动的笔墨移动的心景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2014年8月23日至11月23日,展览“移动的心景:何香凝山水画的风格、观念与世变”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行。该展分为“何香凝的山水画精品”“何香凝与友人合作的山水画”“何香凝山水画手稿”“其他近代画家的山水作品”四部分,共展出何香凝山水画精品25幅、手稿9幅,以及黄宾虹、傅抱石、高剑父、陈师曾、潘天寿、溥心畲、陈树人八位画家的十余件山水作品,旨在通过同时期各主要流派山水画家的并置与比较研究,呈现何香凝艺术创作的另一面向,思考她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上的特殊意义。  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
何香凝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作者: 孙宗明  来源:河套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何香凝  画家  重要女领导人  贤妻良母 
描述: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革命元老、著名政治家、著名画家、国家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重要领导人。何香凝早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她大力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她反对蒋介石叛变革命,成为杰出的国民党左派;她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募集物品;她致力于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的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她与李济深一起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作为代表在《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通电》上签字;她参
何香凝:坚毅刚正奇女子
作者: 王开林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民党左派  廖仲恺  何香凝  陈炯明  女子  蒋介石  宋庆龄  孙中山  同盟会  三民主义 
描述:何香凝以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以其同盟会首位女会员和国民党元老的资历与人望,连蒋介石都屡次避其锋芒,不敢正面接招。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自料不起,在弥留之际,将宋庆龄托付给一位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照顾。孙中山叮咛再三:值此万方多难之时,他身后萧条,没有留下多少财产,请她一定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受托者坐在病榻前,听完孙中山吐词艰难的临终遗嘱,心中不胜悲恻,深感这位好友和伟人的信任之深、托付之重,当即表态:“我亲近先生二十余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病不能愈,我和全体同仁当尽力保
何香凝著诗送老蒋
作者: 余德富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余德富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何香凝先生先后在上海、香港,广东、广西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三十多首脍炙人口的抗日诗。重读这些抗战诗,她那忧国忧民的满腔热情催人泪下,使人奋发。 1935年7月,国民党华北军分区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侵华日军司令官津美治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拱手让出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使华北名存实亡。消息传来,何香凝义愤填膺,随即在一条女裙上挥就一首诗,托人送给蒋介石: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上海博物馆陈列展厅照明设计——上海博物馆照明系列之一
作者: 沈迎九  来源: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陈列  亮度对比  展品保护  照明设计  光敏物质  紫外辐射  陈列馆  人工照明  博物馆照明  室内环境 
描述:当那庄重、典雅,造型又似青铜器的上海博物馆在人民广场巍然崛起之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而当这座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于1996年10月12日全面对外开放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为它所珍藏的美妙绝伦的国宝所震惊。 总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展览区域包括雕刻、青铜、陶瓷、书法、绘画、玉器、家具、玺印、钱币、少数民族及胡惠春专馆等十一个陈列馆和三个临时展厅。陈列馆展示着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及近代的近十二万件历代名作和精品;而三个展览厅则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各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览。各件爬品在诸多现代化设施的烘
赖少其与鲁迅的书札往来
作者: 胡志亮  来源:中华书画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版画创作  现代版画会  版画艺术  许广平  赖少其  美术学校  创作版画雕刻法  国画家  师李  美术杂志 
描述:赖少其(1915-2000)是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金石家、作家和诗人,早年被鲁迅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赖少其1932年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对西洋美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训练,渐渐地对版画有了一种特殊的偏爱。凑巧的是,他的老师李桦就是一个与他志同道合、在版画艺术上已经作出斐然成绩的青年木刻家。李桦不仅自己热爱木刻艺术,而且还带动了一批对木刻有着浓厚兴趣并且在思想上向往上海木刻运动的学生参与到木刻活动之中,这其中的一个主要骨干就是赖少其。1934年6月19日,在李桦、赖少其等人
试析二十世纪初“美术摄影"观:以郎静山与刘半农摄影观为例
作者: 倪洋  来源:山花(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业书籍  史料记载  刘半农  郎静山  摄影术  代表先进文化  美术  二十世纪初 
描述:据史料记载,1839年达格雷照相术公布后仅十余年即传入中国,但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少数人垄断了摄影术,身怀绝技者秘而不宣,流传到中国的摄影术并没有像它在西方的发展一样走向民主化。直至晚清,中国才出现了一些研究摄影学、宣传摄影术的文人墨客,他们开始从事摄影实践,总结摄影经验,撰写摄影著作,传播摄影知识。19世纪70年代上海编印出版了摄影专业书籍;清末出版的摄影书籍多为编译,刻版或石印,但数量有限。而首创精神是成功的保障,由西方引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摄影术来到中国时面临着重重困难,因而导致了如此局面:“吾国最
中国报人胡政之
作者: 蔡晓滨  来源:中外书摘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编辑记者  市场竞争  共生共存  办报实践  中国现代史  报人  《大公报》 
描述:如果说“大公报”三个字无法从中国现代史上抹去的话,那么“胡政之”三个字,就应该与“大公报”共生共存,传诸后世。 胡政之对《大公报》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提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编辑记者,使《大公报》能在二十多年的办报实践和市场竞争巾,生机勃勃,长盛不衰。 胡政之亲自培养的年轻后生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一道来,那将是一串很长的名单和极大的篇幅。择其要而述之,徐铸成、范长江、萧乾则各具特色,各有故事。 徐铸成早期在《大公报》的最为得意之作,是三下太原,搞清了冯玉祥的行踪之谜。 北伐胜利后,国内形成了蒋介石、冯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