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
-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老年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4年又考入本科中国哲学系,中间因为生病及家中人死亡等原因,屡次休学,直到1920年才毕业。1919年5月4日,我正在家乡养病,不在北京,因此没有参加那天的游行。但五四运动前后我都在北京大学读书,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因此,对那一时期北京大学的情况,多少了解一些。我的亲
-
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
-
作者:
陈诗闻 来源:北京大学校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的协约国各方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是战胜国,派了以外交总长陆徵祥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参加和会。在巴黎和会上,日本要求把德国
-
[0图]徐铸成自述 运动档案汇编
-
作者:
徐铸成 来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徐铸成 1991 1907 回忆录
-
描述:本书基本内容为作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常生活记录和思想剖析,以及对自己的一些主要社会关系和经历、与《大公报》和《文汇报》有关系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回忆讲述,同时对彼时彼地的知识分子生活、处境、心态也有侧面介绍。本稿初次结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传世价值,可作为《徐铸成回忆录》的有益补充。
-
延安审干运动中的柯庆施:来自亲历者的回忆
-
作者:
柯六六 来源:江淮文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中央 延安整风 回忆 毛主席 抢救 统战部 毛泽东 李富春 中共中央书记处 整风运动
-
描述:延安审干运动中令人震惊、至今难忘的一事是柯庆施被怀疑为"叛徒"。康生要先整倒柯庆施,接着整倒一批老干部。说柯庆施是暗藏的特务1942年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延安提出"整顿党的作风",在全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
鲁迅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贡献
-
作者:
申佳宁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 鲁迅 贡献
-
描述:鲁迅先生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使得新兴木刻成为满足革命需要的有力武器,并在凝聚民族力量、团结广大民众、激发人民斗志的过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关系
-
袁振英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
-
作者:
陆和健 郭彬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运动 俄罗斯研究 广东东莞市 东莞县 黄凌霜 曾用笔名 中国历史进程 共产党组织 实社自由录 克鲁泡特金
-
描述: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共上海发起组正式成立于1920年8月,它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政治运动,在这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至深的运动
-
“在校言校”:蔡元培在学生运动中的身份与立场
-
作者:
毕玉芳 张正峰 来源:山东高等教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立场 身份 学生运动 蔡元培
-
描述:学生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党派及人物在不同时期,对其有不同的态度。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学界与教育界的领袖,处于学生运动的漩涡之中,对学生运动有其直接的感受。检视其有关
-
蔡元培美育思想与上海洋画运动
-
作者:
王韧 来源:中国美术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育思想 蔡元培 上海洋画运动
-
描述:1919年至1929年间,上海洋画运动进入兴起阶段,这时期上海洋画界潮流涌动,新旧思想交替。在蔡元培社会美育思想影响下,上海洋画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着艺术启蒙的功能,并通过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二个途径,普及、传播洋画理论知识、提高洋画鉴赏水平,渐而推动洋画运动发展。
-
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适和蔡元培
-
作者:暂无 来源:图书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蔡元培像胡适: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了民族的反思与觉醒。在新文化运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文学革命,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在这个过程中,胡适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胡适(1891~1962
-
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中的交代材料——以《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为例
-
作者:
师吉金 来源: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徐铸成 政治运动 交代材料
-
描述:将《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中收录的徐铸成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中所交代材料涉及张季鸾、浦熙修、邓拓的与改革开放后作者的回忆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特殊年代里众多交代材料和历史实际的出入,可使研究者认识到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方式认知来判断这些材料,使其为历史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