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
按年份分组
2009(4)
2008(2)
按来源分组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6)
相关搜索词
袁振英在上海
作者: 王爱民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小组  俄罗斯研究  魏金斯基  劳动界  东莞县  外国语学社  施存统  李汉俊  《新青年》杂志  卷第 
描述:2009年7月14日,是袁振英先生115周年诞辰。袁振英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1905年随父亲到香港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在这里,他遇见了闻名全国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他的才华得到了陈独秀的赏识,作为一名北大学生,他接连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5号和第4卷第6号上发表了文章。这在当时来说是极为不易的。这段经历,促成了他与陈独秀在1920至1921年的再度合作,由此使袁振英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员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可以说1920年袁振英的上
袁振英生平大事年表
作者: 郭彬 李继锋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小组  大事年表  国报  华林  皇仁书院  文学系  英皇  东莞县  江南汽车  建党初期 
描述:1894年7月12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县温塘村。1905年随父亲到香港。1908年1月一1911年香港英皇书院读书并毕业。1911年一1915年6月香港皇仁书院读书并毕业。1915年7月一1918年7月
袁振英与陈独秀关系述略
作者: 李继锋 郭彬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小组  英文科  共产主义运动  皇仁书院  魏金斯基  俄罗斯研究  中国的传统  东莞县  中国共产党创建  《新青年》杂志 
描述:袁振英(1894一1979),字震瀛,出生于广东东莞县温塘村。他曾在父亲办的私塾里接受过中国的传统教育,11岁那年随父亲去了香港,学习英语等课程,1914年从香港皇仁书院毕业以后,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科。毕业以后做过新闻记者、自由撰稿人与杂志编辑等。因为年代久远,加上袁振英中年以后默默无闻,他的名字几乎被人们遗忘。他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与贡献,一直被低估甚至被忽视~①。但是,写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袁振英与无政府主义
作者: 孙秀芳 曹玉枝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金斯基  俄罗斯研究  东莞县  蒲鲁东  外国语学社  巴枯宁  武举人  实社自由录  李汉俊  克鲁泡特金 
描述:袁振英于1894年7月12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县温塘村(现东莞市东城区温塘村)的一个教书世家。袁振英的父亲是个秀才,一个堂兄也是秀才,一个伯父是武举人,还有一个叔父也是以教书为生。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袁振英后来曾多次任大学教授或学校教员,并因在新中国建立后不能从教而一直耿耿于怀。袁振英生性倔强、富有正义感、叛逆、向往自由。据袁振英回忆,他早在幼年时代就做过两件叛逆的事:"我觉得母亲不做事而吸烟与打牌是很不对的,我又觉得伯父死时,要我承继,‘穿麻戴孝’,‘担
袁振英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作者: 刘丽梅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发展问题  妇女地位  中国传统教育  婚姻家庭  东莞县  妇女解放思想  社会地位  英文系  婚姻问题  婚姻制度 
描述:袁振英(1894—1979),字震瀛,出生于广东东莞县温塘村。幼年在旧私塾里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11岁跟随父亲去了香港,先后就读于英皇书院和皇仁书院,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他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者之一。马克思说过:"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革命(丑的也包括在内),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在旧中国妇女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在传统的家族与婚
袁振英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
作者: 陆和健 郭彬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运动  俄罗斯研究  广东东莞市  东莞县  黄凌霜  曾用笔名  中国历史进程  共产党组织  实社自由录  克鲁泡特金 
描述: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共上海发起组正式成立于1920年8月,它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政治运动,在这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至深的运动过程中,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近年来开始为人所注意,他就是袁振英①。袁振英出生于1874年7月12日,广东东莞县温塘村人(现广东东莞市东城区温塘村),曾用笔名震瀛、无梦青年、觉情和尚、黄龙道友、中斌旦郎等。他先读私塾,接着到香港上中学,然后考入北京大学,最后又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