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周恩来对全民族持久抗战的贡献
作者: 毛胜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持久战  周恩来 
描述:周恩来为全民族持久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同意和支持毛泽东关于中日战争持久性的估计,并率先在华北抗战中推动和部署全民族持久抗战;大力宣传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基本精神,使之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坚决斗争,维系全民族持久抗战直至胜利。
抗战局势下的名人公馆——以周公馆、特园为例
作者: 龚燕杰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人公馆  抗战 
描述:随着重庆政治地位的提升与各党派政治要员的迁入,战时重庆的名人公馆成为人们讨论政治、商讨国是政治场所之一。笔者以周恩来同志重庆市内办公地的周公馆、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特园为例,梳理抗战局势下名人公馆的情况及作用。
[0图]蔡元培画传
作者: 程斯辉 肖全民  来源: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940  蔡元培  传记  1868  画册 
描述:本书以画传这一新颖生动、直观可见的形式,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蔡元培做全面介绍,记述了他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等。
鲁迅笔下的抗战
作者: 孔见 景迅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1931年  抗日战争  《鲁迅全集》  《三闲集》  九一八事变  抗战 
描述:鲁迅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9月21日的《答文艺新闻社问》,直至1936年他逝世前的《半夏小集》《"立此存照"(七)》,历时五年多,贯穿于《二心集》的九一八事变以后部分和此后的《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七本文集中,即除《三闲集》之外的《鲁迅全集》第4卷、第5卷和第6卷。从《"友邦惊诧"论》《文章与题目》《"有名无实"的反驳》到部分内容涉及抗日的各类文章,总数不下60余篇。这些文章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揭露和批判
抗战时期周恩来对党的新闻工作的历史贡献
作者: 张同刚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新闻  周恩来  抗战  党的声音  中国力量 
描述:执行力,强化传播队伍建设,并借助外国记者等策略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展示中国抗战力量。周恩来通过这些新闻实践活动为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贡献了力量。
以《抗敌歌》为例谈黄自抗战音乐的激情风格
作者: 薛丽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乐教育家  《长恨歌》  黄自  音乐理论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激情  风格  抗战 
描述:黄自 (1904-1938)字今吾,1904年3月23日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作曲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系统传播西洋音乐理论的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之一.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0图]全民阅读 鲁迅经典
作者: 鲁迅  来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鲁迅著作  选集 
描述:全民阅读 鲁迅经典
全民动员 打造“新外滩”
作者: 吴晓菁 吴燕如  来源:厦门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核心阅读】这里是被誉为“厦门外滩”的鹭江道,如今的她如同“美颜”一般:破损的建筑立面得以修复,镂空雕花架隐藏起空调外机,蓝绿色百叶窗如同点睛之笔,百年骑楼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今年春节前夕,鹭江道沿线120栋建筑完成了立面整治提升工程,市民和游客得以领略其南洋风格建筑之美。春光酒店,不仅自行拆除了楼顶
我与赵朴初的忘年交(下)
作者: 汪东林  来源:协商论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难民  抗日救亡  抗日战争  宗教界人士  收容所  采访  人民政协  抗战  中国人民 
描述:五、"抗战一事"采访记述198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在这一年的三四月间,人民政协报编委会就决定,为迎接和庆祝这个有意义的纪念日,计划举行"抗战一事"征文活动。入选的文章
赵朴初的“打假”与“不打假”
作者: 陈长林  来源:名人传记·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素食  同学  赵朴初  打假  撰文  抗战  宽心  就学  东吴大学  苏州 
描述:赵朴初20世纪20年代就学于东吴大学附中时,曾和同学孙起孟等约定,食素食以度今生。后来孙起孟恢复食荤,赵朴初却终身不改。赵朴初东吴大学的同学张梦白晚年在《苏州杂志》撰文,回忆抗战时二人一起吃饭时的情景:"有时他来访,临时留他便饭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