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
名人故居 (1)
按年份分组
2017(10)
2016(6)
按来源分组
长江丛刊(16)
相关搜索词
抗战局势下的名人公馆——以周公馆、特园为例
作者: 龚燕杰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人公馆  抗战 
描述:随着重庆政治地位的提升与各党派政治要员的迁入,战时重庆的名人公馆成为人们讨论政治、商讨国是政治场所之一。笔者以周恩来同志重庆市内办公地的周公馆、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特园为例,梳理抗战局势下名人公馆的情况及作用。
柔情鲁迅
作者: 王姝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同情  鲁迅  眷恋  柔情 
描述:鲁迅先生在文坛上是一位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斗士,但是在其作品中却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对亲人、对民族以及对国家的无尽的爱和眷恋,这种爱和眷恋恰恰展示了鲁迅先生柔情的一面。
试论鲁迅《野草》的现实主义艺术价值
作者: 杨文斌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决心  抗争  《野草》 
描述:《野草》是鲁迅先生解剖自我的产物,在其中,鲁迅对许多人生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拷问和解答,这是鲁迅揭示现实精神危机的象征,显示出了鲁迅灵魂世界的伟大。所有这些都是从对现实的回顾中得出的人生感悟。作品的写作过程,是在一个强烈的精神现实驱动下,揭示出精神现实具体特征和内涵的过程,这对于把握《野草》这部作品的基本走向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人们对《野草》现实主义艺术价值却有许多的误解。
从鲁迅式“看客心理”浅析网络受众及引导
作者: 吴媛媛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网络  鲁迅式  看客心理  受众及引导 
描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影响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是以鲁迅式的“看客心理”为知识背景,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对受众人群的引导和影响。
从新批评角度浅谈鲁迅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
作者: 王亚丽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调  色彩  悖论  隐喻  反讽 
描述:鲁迅作品的阐释无穷尽,研究作品汗牛充栋。本文试图以“新批评”的方法阐释作品的魅力,写下一点见解和看法。具体将从文本中的表达悖论、多种语调、结构的反讽、叙述隐喻以及色彩画面感五个方面来论述。
翻译的文化转向辩析——以鲁迅的翻译文化观为例
作者: 芦亚林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鲁迅  文化翻译观 
描述:“文化转向”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不能代表翻译的全部,但是在最近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翻译活动不得不受文化影响。所以,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出现了一种重合。虽然,翻译的“文化转向”的理论出现于鲁迅时代之后,但翻译中的文化观早在学者翻译介绍外文作品中形成了。研究鲁迅的翻译文化观和翻译的“文化转向”可以解释我国一些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形成的翻译文化观念。
林如稷的鲁迅研究
作者: 童秀芬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亲历者  神化  鲁迅研究  林如稷 
描述:在鲁迅研究的历史长河中,"浅草社""沉钟社"的主要发起人林如稷是一个很少被提及的名字,然而林如稷又是作为一个鲁迅研究者独特存在着。亲历者的参与、对鲁迅先生高度的美化(神化)、对鲁迅杂文战斗精神的侧重关注是林如稷鲁迅研究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与林如稷家族史和时代政治话语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鲁迅《呐喊》的悲剧性刍议
作者: 吕俊锋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悲剧性  《呐喊》 
描述:国民性的深刻暴露,灵魂的无情解剖,是伟大作家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的核心所在。鲁迅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将独立、平等、民主等一系列启蒙思想与人物的悲剧性深深融为一体。其中,创作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时期的《呐喊》在我国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部作品不但刻画出了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而且描绘出了当时充满悲剧性的社会现实。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及启示
作者: 黄骞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改革  师范教育  陶行知 
描述:陶行知先生重视师范教育,提出培养第一流的教育家,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提倡艺友制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把乡村师范教育建设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他的这些师范教育思想对现今的教师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现代幼教的启示
作者: 石英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陶行知理论  现代幼教 
描述: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含了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入手,阐述了“生活即教育”理论对现代幼教的启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