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徐铸成新闻评论标题的写作艺术
作者: 何冬梅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铸成  评论标题  新闻评论 
描述:标题是新闻评论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传播效果。徐铸成作为我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在多年主持报刊笔政的实践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评论,形成了他评论标题短小贴切、直陈观点、生动醒目的写作艺术,对当今的新闻评论标题写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公正舆论促进国家现代化”:胡政之对“五卅惨案”的评论
作者: 王咏梅  来源:新闻春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闻周报》  评论  胡政之  “五卅惨案” 
描述:胡政之在90年前对"五卅惨案"的时评,既能反映他的时评特色和所办《国闻周报》的风格,又能展现一位民国时期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自由、国民公意、群众运动等现代民主政治关键词的深刻理解和对怎样打破帝国主义国家歪曲宣传在国际传播中的垄断地位的真知灼见,更能显示出这位知日派新闻家对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国际问题的基本态度、鲜明的爱国立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0图]鲁迅新天地 裘沙、王伟君的艺术求索历程 1950-2011评论选集
作者: 许怀宋 裘小鲁  来源:北京:学苑出版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裘沙  文集  人物研究  王伟君 
描述:书稿系选编1950~2010年间报刊公开发表的、对著名的鲁迅作品插画画家裘沙、王伟君夫妇的相关评论而成,60余万字,插图约100幅,分为“专题评论”、“访谈问答”、“相关评论”、“画展史料”四个部分,评介了夫妇二人的艺术历程、艺术成就,及其数十年如一日通过插画弘扬鲁迅精神的艰难而又辉煌历程。
爱过这一行 我在上海美术馆十二年
作者:暂无 年份:202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艺术 
描述: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十年间出差访问的部分日记和心得所写就的《他乡写生》,对中国美术馆的思考与见解,以及他个人对艺术的感想等等。
[0图]爱过这一行 我在上海美术馆十二年
作者: 李向阳  来源:上海:文汇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艺术 
描述: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十年间出差访问的部分日记和心得所写就的《他乡写生》,对中国美术馆的思考与见解,以及他个人对艺术的感想等等。
当代雕塑艺术的先锋性与公众性:记何香凝美术馆的“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
作者: 《艺术界》辑部  来源:艺术界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香凝美术馆  中国  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  雕塑  艺术评论 
描述:当代雕塑艺术的先锋性与公众性:记何香凝美术馆的“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
赵朴初与汉俳
作者: 四维  来源: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文学  汉俳  评论 
描述:赵朴初先生是一个佛教人士,更是一个作家,诗人。他对汉俳的贡献,在中国汉俳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但是汉俳的奠基人之一,而且为汉俳的推广与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汉俳,诗情并茂,典雅自然,有如古典诗词小令,深为汉俳爱好者所欣赏。
求实志事服务于路,求索明史育人于路:略谈《黄浦区志》南京路资料性价值
作者: 陶俊  来源:上海修志向导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论  黄浦区  地方志  黄浦区志 
描述:求实志事服务于路,求索明史育人于路:略谈《黄浦区志》南京路资料性价值
史料翔实 开拓新见 评论公允:《廖仲恺和何香凝》读后
作者: 蒙光励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拓新  合传  读后  廖仲恺  民主革命家  何香凝  越飞  史料翔实  评论  孙中山 
描述:周兴樑同志撰写的《廖仲恺和何香凝》合传(以下简称《廖何》合传),1989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经过几个寒暑呕心沥血的力作.这本书的出版,拓宽和加深了对廖仲恺和何香凝的研究.无疑地,它是民国史研究的可喜成果.在八十年代以前,对瘳仲恺、何香凝的研究成果甚少,研究人员也寥若晨星.八十年代初,对廖、何的研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相继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无论从内容和深度等方面来看,都是不尽人意的.《廖何》合传的出版,既是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又在不少问题上有所突破;合传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在
史料翔实,开拓新见,评论公允:《廖仲凯和何香凝》读后
作者: 蒙光励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拓新  合传  读后  廖仲恺  民主革命家  何香凝  越飞  史料翔实  评论  孙中山 
描述:周兴樑同志撰写的《廖仲恺和何香凝》合传(以下简称《廖何》合传),1989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经过几个寒暑呕心沥血的力作.这本书的出版,拓宽和加深了对廖仲恺和何香凝的研究.无疑地,它是民国史研究的可喜成果.在八十年代以前,对瘳仲恺、何香凝的研究成果甚少,研究人员也寥若晨星.八十年代初,对廖、何的研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相继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无论从内容和深度等方面来看,都是不尽人意的.《廖何》合传的出版,既是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又在不少问题上有所突破;合传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