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袁振英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
作者: 陆和健 郭彬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运动  俄罗斯研究  广东东莞市  东莞县  黄凌霜  曾用笔名  中国历史进程  共产党组织  实社自由录  克鲁泡特金 
描述: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共上海发起组正式成立于1920年8月,它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政治运动,在这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至深的运动过程中,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近年来开始为人所注意,他就是袁振英①。袁振英出生于1874年7月12日,广东东莞县温塘村人(现广东东莞市东城区温塘村),曾用笔名震瀛、无梦青年、觉情和尚、黄龙道友、中斌旦郎等。他先读私塾,接着到香港上中学,然后考入北京大学,最后又
袁振英首倡中学男女生同校
作者: 苏开华  来源:纵横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男女生  “五四时期”  共产主义小组  汪精卫  男女同校  大学毕业生  初中学生  陈独秀  五四运动  中学教育 
描述:男女生同窗共读,在今天的中学里已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了,然而在七十多年前的“五四时期”却是一件十分敏感的事情。那么,这一反封建的壮举究竟是怎样发端起来的呢?回首这段往事,不能不归功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历史人物——袁振英。 袁振英,广东人氏,北京大学毕业生,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后来一度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早期成员。作为陈独秀的学生和追随者,他对新文化的传播也是十分热心的。1920年底,经陈独秀举荐,他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广东省的省立一中校长,从此,开始了他改革中学教育的生涯。
袁振英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作用
作者: 陈立平  来源:广东党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  创立时期  广东  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党  袁振英 
描述: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中,广东省东尧籍袁振英,曾追随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做了许多有益的丁作。对此,他评价自己为“共产主义马前卒”。~①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事迹长期以来鲜为人知或被人忽视。本文试图对袁振英在党创建时期的作用作些探讨。 一、加入中由共产党发起组 袁振英,别名震瀛,1894年7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芜县温塘乡(现称为东莞市东城区温塘村),其家族是明朝末年民族英雄袁崇焕的后代。在广东省文史馆保存的袁振英个人档案中,他亲笔填写着:“‘民九’(1920)参加上海和广州共产党小组”。~② 根据
怀念袁牧之同志
作者: 夏衍  来源:电影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副部长  苏联卫国战争  表演艺术  戏剧家  新中国  青年教师  中国电影艺术  电影制片厂  副主席  文化部 
描述:1989年10月26日,广电部电影局、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在京联合主办了“袁牧之同志纪念会”。出席会议的有电影界、文学界、戏剧界人士及新闻记者百余人。李瑞环、贺敬之同志分别打电话、写信对这次会议表示祝贺;夏衍同志为此写来书面发言;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局等几十家单位拍来贺电。在纪念会上发言的有:广电部副部长陈昊苏、著名戏剧家葛一虹、影协副主席石方禹、《电影经济》主编季洪、电影学院青年教师马军骧以及袁牧之同志的儿子袁牧男。本刊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刊登如下:
叶圣陶、郑振铎、徐铸成和宋云彬
作者: 朱子南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和  爱国民主人士  徐铸  中国人民救国会  劳工部  开明书店  《民国日报》  郑振铎  宋云  萧楚女 
描述:宋云彬(1897——1979)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大家,爱国民主人士。他于1924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去黄埔军校任编纂股股长,编辑《黄埔日报》,与萧楚女、恽代英共事。后去汉口任《民国日报》编辑,并任武汉政府劳工部秘书,这是仅次于正副部长的职务。1927年7月,因蒋、汪合流而被列入黑名单,与茅盾一起潜离汉口到上海,因党组织被破坏未接上组织关系。后进入开明书店任编辑。抗日军兴,与沈钧儒等创建中国人民救国会,后去桂林,经郭沫若力邀进入军委会政治部桂林办事处任中
徐铸成谈钱穆先生
作者: 罗义俊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文  徐铸成  学校流  学潮  舍监  住所  新亚书院  港台  《文汇报》  江宁 
描述:1986年我调查国学大师钱穆宾四先生的生平软事,获悉徐铸(成)老是宾四先生执教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时的学生.于是在9月21日到上海南京西路江宁大厦他家访问,请他谈宾四先生的事. 徐铸老是1957年时的上海《文汇报》总编辑,我虽曾在《文汇报》理论部工作过,但时在70年代中,故只是慕名却从未见过他,这次是第一次去见他。我找到徐铸老的住所后,只见一个恂恂老人,个头不高、四方脸,肤色微黑透红,慈眉善目,给人以一仁厚敦实之感,这就是徐铸老.
徐铸成谈办报艺术
作者: 沈全梅  来源:新闻大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铸成  新闻学思想  中国  新闻工作  新闻事业史  新闻评论  办报艺术  新闻工作者素质  新闻采访 
描述:曾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总主笔、社长暨总编辑的徐铸成先生,从192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到1957年反右斗争后搁笔的30年中,历经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和建立新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沧桑巨变,有着丰富的中国特色的办报实践经验。我有幸在徐铸成先生复出的几年中,旁听他对复旦新闻系研究生的个别辅导课。并于当年将听课笔记和学习心得整理成的一篇篇短文在发表前由徐铸成先生亲阅校样。今将其中新闻业务部分重新汇集、整理为五个专题,以飨《新闻大学》读者。
柯灵和张爱玲
作者: 刘江滨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终其一生  同名电影  第一炉香  小团圆  以文会友  现代文学  《倾城之恋》  柯灵  《万象》  胡兰成 
描述:人海茫茫,熙来攘往。在一个时空下,总会有人无缘交集,动如参商,教人生发一丝浩叹和遗憾,譬如鲁迅和郭沫若,两位现代文学巨擘,年龄相差11岁,却终其一生缘悭一面;而总会有人风云际会,萍水相逢,教人欣喜莫名,譬如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年龄相差也11岁,却相识相得,曾经共同度过一段同饮同醉、携手同游的美妙时光,给文学史平添了一段佳话。柯灵和张爱玲,一个旷世才子,一个绝世才女,在凄风苦雨腥风血雨的乱世"孤岛"上因文结缘,以文会友,虽时光短暂,却彼此成为两人人生绕
柯灵和张爱玲
作者: 刘江滨  来源:美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刘江滨 河北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散文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著有随笔集《书窗书影》,曾获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奖、第二届中国报人散文奖等。散文《男人孟轲》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理念的灯火》被编入中学语文试卷。现供职于燕赵都市报,高级编辑。 人海茫茫,熙来攘往。在一个时空下,总会有人无缘交集,动如参商,教人生发一丝浩叹和遗憾,譬如鲁迅和郭沫若,两位现代文学巨擘,年龄相差11岁,却终其一生缘悭一面;而总会有人风云际会,萍水相逢,教人欣喜莫名,譬如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年龄相差也11岁,却相
柯灵:不可捉摸的命运
作者:暂无 来源:南都周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柯灵先生有一位漂亮太太,这印象缘于一张摄于香港的老照片。等我见到这位往日的美人,已是胖乎乎的老太太,依旧还有些娃娃脸,呵护在柯灵左右。是一个大冬天,气候十分寒冷,我进门的时候,他们老夫妇两个正在尝试点煤气取暖炉,一根接一根地划火柴。这让我很震惊,因为那是一种很危险的取暖方式,这种炉子号称某某红外线新产品,耗氧十分厉害,门窗关严了,非常容易煤气中毒。 这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上海,文化人地位正直线上升,柯灵夫妇住在一栋很漂亮的洋房底层,那时候还没有空调,他们冻得瑟瑟发抖。尝试并不成功,两人手忙脚乱,柯灵太太负责煤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