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时期蔡元培爱国思想的启蒙与影响
-
作者:
陈艳梅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影响 爱国思想 蔡元培 五四时期
-
描述:蔡元培是举世公认的爱国者。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充满内忧外患、横遭蹂躏的可耻时代,也是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反抗、斗争的英雄时代。他为了救国自强,振兴中华,积极投身到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时代激流之中,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他不停地实践、探索,在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的多次较量中,也有过动摇、幻想、上当,但爱国思想一直贯穿始终。
-
“五四前夕思鲁迅”
-
作者:
刘晓兰 来源:淮海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思和莅临淮安高校讲述“五四”精神晚报讯4月23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思和莅临淮安高校,在淮阴师范学院王营校区的图书馆报告厅内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五四前夕思鲁迅”的讲座。淮安高校的大学生、老师和一些热爱文学的市民等几百人现场聆听了讲座。陈思和主编、编撰的著作有《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巴
-
五四前夕思鲁迅
-
作者:
陈思和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探索与争鸣》 先锋精神 《狂人日记》 《故事新编》 学术研究 鲁迅思想 陈思和 世界读书日 录音整理 胡风
-
描述:编者按:2016年注定是一个纪念鲁迅的重要时刻,这是鲁迅诞辰135周年与逝世80周年的时间节点。在流逝的时光中,鲁迅投下的身影并没有越来越模糊,而是变得越来越有意味。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思
-
“五四”前夕的鲁迅
-
作者:
陈艳梅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鲁迅是一面鲜明的爱国与战斗的旗帜,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他全部的作品,贯穿着他的全部生命,这是战士鲁迅一生事业中非常杰出和始终一致的特征。他的科学救国思想,他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以及他对于进化论与超人哲学的独到理解,都渗透着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张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尤其要建设精神文明;不仅要发展科学,尤其要提倡新文艺。
-
周恩来青年时期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及现实启示
-
作者:
朱涛 姜欢 来源:改革与开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 周恩来
-
描述:周恩来在青年时期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经三个阶段,分别是中小学时期、留日与五四运动时期和旅欧时期。周恩来的救国思想也由教育救国转向学习日本改革,进而选择马克思主义,找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
-
被周恩来称赞的“海外五四运动”
-
作者:
裴高才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称赞 海外 钓鱼台 蒋介石 周恩来 抗议活动 五四运动
-
描述:胡秋原点火,周恩来称赞,蒋介石叹息以保卫我国钓鱼岛(又称钓鱼台)为宗旨的“保钓运动”,在运动初期曾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海外的五四运动”.这场游行抗议活动自1970年11月由旅美中国留学生率先
-
文革时期鲁迅坐像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自古以来,文人的案头文玩多具励志色彩。这一点在文革时期表现同样强烈。这件鲁迅坐像瓷摆件(如图),便是很好的例证。此像高25厘米,坐姿,为青瓷雕像。鲁迅倚靠在一只藤椅上,左手执书,右手抽烟,红色烟头
-
上海时期的鲁迅与电影
-
作者:
藤井省三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藤井省三(日)赵建中(编译)鲁迅自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一直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间,他陆续出版了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了多种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这时期的鲁迅生活相对比较安定,于是,他在读书、著述、会友之外,还看了不
-
周恩来纪念地举行 五四青年职工座谈会
-
作者:
张秋兵 任思远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昨日,“展示风采放飞梦想”周恩来纪念地五四青年职工座谈会在周恩来纪念馆举行。座谈中,青年职工表示要加强历史责任感,将个人梦想融入周恩来纪念地的事业发展中。青年职工表示,坚定选择、坚守信念,精于学习、奋发有为,砥砺素质、增长才干,严于律己、塑造形象。座谈会上,全国“巾帼示范岗”周恩来纪念馆接待科
-
周恩来五四运动前夕思想研究(1914—1917)*
-
作者:
李斌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民性 周恩来 早期思想 五四运动
-
描述:周恩来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忧患意识,致力于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和完美的人格。五四运动前,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为此周恩来接受与提出不同的救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