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何香凝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作者: 孙宗明  来源:河套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何香凝  画家  重要女领导人  贤妻良母 
描述: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革命元老、著名政治家、著名画家、国家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重要领导人。何香凝早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她大力支持
何香凝情系《岁寒三友图》
作者: 周安庆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亨颐  社会活动家  中国传统文化  何香凝  国民党  于右任  风吹雪  岁寒三友  孙中山  同盟会 
描述:松树、竹子和梅花,因为不惧严寒风吹雪打、坚贞刚毅挺拔,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被称作"岁寒三友"。这一绘画题材创作,大概始自南宋著名画家赵孟坚之手。由于"岁寒三友"自身所蕴涵的品格、气节,以及表现出来的高尚风范和顽强生命力等,素为世人赞赏,因而类似的艺术创作历久不衰,尤其受到文人们的青睐追崇。现代著名画家、社会活动家何香凝(1878—1972),毕生酷爱松、梅、兰、竹、菊等植物的寓意内涵,而且十分喜绘《岁寒三友图》。
胡政之与《大公报》
作者: 冯晓蔚  来源:档案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福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大公报  蒋介石  国际新闻  采访  张季鸾  吴鼎昌  总编辑 
描述:胡霖,字政之,1889年出生,解放前是我国著名的老报人和新闻机构的组织者。《大公报》自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到1949年上海解放后发表《新生宣言》,共有47年的历史。胡政之曾两度担任该报经理或总经理兼总编辑或副总编辑,历时共27年。采访国际新闻的先驱清朝末年有一个到国外留学的热潮,去日本留学的人最多。1906年胡政之只有17岁就自费到
林伯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桥梁
作者: 方圆  来源:晚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华革命党  副部长  上海法租界  护国  黑漆  桥板  俄国十月革命  问过  革命形势 
描述:和组织军队。1920年冬,上海法租界渔阳里的一座黑漆大门公寓,因李大钊的推荐,林伯渠见到了陈独秀、李达和邓中夏。为了考验林伯渠,陈独秀让他谈谈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革命形势的看法。林
“周公馆”秘密情报战(二)
作者: 郝在今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刘仲容  白崇禧  战地服务团  李宗仁  机要秘书  天下第一军  联络参谋  毛泽民  胡宗南 
描述:千载难逢觅良机中国人有个传统道德,对朋友不挖墙角。国共第二次合作,双方达成一个默契——不在对方内部发展组织。在合作初始,双方都表现了极大的热忱。八路军欣然接受国民党派来的联络参谋,每师一个,尽管
何香凝
作者:暂无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何香凝(1879-1972),著名民主革命家、国画家。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廖仲恺夫人。同盟会员。日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毕业。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护法等革命斗争。1924年国民党改组,支持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她坚持革命立场,进行反蒋
林伯渠与统战工作
作者: 陈曦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林伯渠  谈判  国共合作 
描述:林伯渠一直致力于谋求国共合作。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抗战爆发后,他又担负起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重任,为此,他不辞辛劳,辗转各地,同国民党展开艰苦的斡旋和谈判。
何香凝裙上题诗 羞辱蒋介石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晚年何香凝(左)与毛泽东交谈。资料图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寇不抵抗,对中共进行镇压围剿,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义愤。1935年7月,国民党华北军分区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侵华日军司令官津美治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拱手让出河北、察
陶行知诗拒“特权生”
作者:暂无 来源:大同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每逢新学年开学之际,一些名校难免会遇到“特权生”,该如何拒绝呢?不妨看看陶行知先生的故事。1917年秋天,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一职。由于当时的高师附中教学一流,声名显赫,“官二代”“官三代”们均以入读该校为荣。因此,每逢招考新生之际,都是门庭若市。某年,国民党政府某
陶行知诗拒“特权生”
作者:暂无 来源:九华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每逢新学年开学之际,一些名校难免会遇到“特权生”,该如何拒绝呢?不妨看看陶行知先生的故事。1917年秋天,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一职。由于当时的高师附中教学一流,声名显赫,“官二代”、“官三代”们均以入读该校为荣。因此,每逢招考新生之际,都是门庭若市。某年,国民党政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