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李烈钧将军和武宁县立协和图书馆
作者: 夏清江  来源:赣图通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省  民主革命  协和  武宁县  二十四史  孙中山  重要贡献  图书馆  将军  李烈钧 
描述:江西省武宁县立协和图书馆,建于一九三○年,(民国十九年)馆址在武宁县老城的中山公园内,系民族、民主革命将领李烈钧将军提倡所建。李烈钧将军,字协和,江西省武宁县罗溪乡坪沅村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族,民主革命,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与维护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关怀桑梓文
作为演说家的蔡元培
作者: 单滨新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自由  教育家  北京大学  民主革命  毛泽东  蔡元培  中国画  周恩来  演说  职业活动 
描述:蔡元培(1868-1940),是人们熟识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而作为演说家形象的蔡元培,则被世人关注得甚少。其实,蔡元培一生都与演说结缘。演说之于蔡元培,既是其民主革命和教育生涯的重要职业活动,也是
每香四溢凝傲雪 解读何香凝
作者: 潘沛  来源:市场周刊(艺术品投资)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何香凝  民国时期  传奇人物  民主革命  女权运动  解读  传奇色彩 
描述:说到民国时期著名的女性艺术家,何香凝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艺界传奇人物。她被赋予的头衔有很多:廖仲恺的妻子、民主革命元老、女权运动代表者、新中国创始人之一、民国艺界泰斗等,这些头衔无疑注定了何香凝的一生不同凡响、带有民国时期的传奇色彩。
蔡元培的两次流泪
作者: 孟祥海  来源:老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家  人生境界  学生  近代  流泪  民主革命  蔡元培  印象  五四运动  军阀 
描述: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有两次流泪,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蔡元培先生不朽的风采和人生境界。1919年5月4日,在五四运动的游行中,军阀政府
蔡元培
作者:暂无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主革命  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  教育宗旨  实利主义教育  实施方法  公民道德教育  军国民教育  主要体现  教育思想 
描述:(1868~1940)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方针。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主张,主要体现于《新教育与旧教育的歧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美育的实施方法》
蔡元培的两次流泪
作者: 孟祥海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家  汪精卫  人生境界  学生  流泪  民主革命  蔡元培  北大  五四运动  军阀 
描述: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有两次流泪,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蔡元培先生不朽的风采和人生境界。1919年5月4日,在"五四运动"的游行中,军阀政府抓走了32名学生,其中,北大的学生就有20人。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于当晚
蔡元培与中华孝道
作者: 单滨新  来源:寻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科书  民主革命  母亲  中华  宋明理学  中国伦理  蔡元培  人文传统  孝道  儒家 
描述: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以翰林身份参加革命,成立光复会,加入同盟会,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历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试论李烈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作者: 黎建军 李立娥  来源:辛亥革命研究动态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民主  政治思想  中国 
描述:试论李烈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周恩来与蒋介石相交的往事
作者: 李满星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相交  民主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  蒋介石  黄埔军校  周恩来  追随者  孙中山 
描述:,他们同为浙江老乡,且同为孙中山忠实信徒。他们都先后周游各地求学,且数度留学海外,受时风感染,开始都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
何香凝情洒永春侨乡
作者: 孙传勇 林联勇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荒山荒地  侨乡  海外华侨  毛主席  何香凝  民主革命  华侨农场  周总理  种植业  华侨投资 
描述:1950年2月,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领袖、著名画家何香凝看到海外华侨纷纷归来,投资参加祖国建设,便呈书毛主席、周总理,建议国家鼓励华侨投资开荒,发展种植业,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肯定。1953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