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鲁迅——乱世的游侠
作者:暂无 来源:风采童装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名人  教科书  鲁迅 
描述:鲁迅先生从一位极有情怀的老式文艺青年变成了一名“战士”。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在众多历史名人中,鲁迅先生算是与孩子接触比较多的,因为他的文章一直被教科书所钟爱。
《故乡》与国文(语文)教科书之关系 ——评《鲁迅〈故乡〉阅读史》
作者: 蒋杨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同体想象  "文""道"二元立场  教科书 
描述:《鲁迅〈故乡〉阅读史》一书,是日本学者藤井省三从事鲁迅研究的总结性学术著作.著者通过对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阅读史料的整合,透视了现代中国知识群体的阅读概况,指出了《故乡》阅读史与国文(语文)教科书
教育救国与民族复兴:蔡元培与近代商务印书馆教科书的发展
作者: 张运君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救国  教科书  蔡元培  民族复兴 
描述:清末民初鼎革之际,蔡元培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他是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教科书营运方针转变的重要倡导者、实践者。以商务印书馆为实践阵地,蔡元培致力于近代教科书的规范与
蔡元培教科书编撰思想探析
作者: 王玉生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科书  蔡元培  编撰思想 
描述:蔡元培非常重视教科书编撰。在教科书编撰实践方面,他编撰了《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哲学大纲》等多种教科书。在教科书编撰理论方面,他发表了《国化教科书问题》等多篇文章。根据蔡元培丰富的教科书编撰实践和独到
教科书之外的鲁迅
作者: 汪闻  来源: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片面化  教科书  鲁迅  扁平化  忧国忧民  教材 
描述:我们在教材中看到的鲁迅,形象常常是愤怒、深沉的,像是每天都在忧国忧民、唉声叹气,其面目片面化、扁平化。
民国时期的鲁迅传播与青少年中的鲁迅宣传
作者: 温立三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教科书  青少年  民国时期  鲁迅  政治力量  新文学创作  新闻出版 
描述:1920年代初,鲁迅从事新文学创作仅仅三四个年头,却已为许多青少年所知晓,因为他的作品被选入当时多种白话文教科书中。但其影响力在全国千百万青少年中出现质的变化是在他逝世以后,因为,政治力量和新闻出版
现代教材的发展与创新:从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材
作者: 任航  来源:新课程(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中生  借鉴意义  教科书  中学生  发展与创新  修身  蔡元培  思想品德  国民素质  中学教材 
描述:蔡元培先生的《中学修身教科书》的创作是有特定的背景、处于特定的框架之中的,但是刨除所谓的环境,单单就书中的内容看来,这本书对当代的中学生、中学教材的制定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虽说,此书当年也是写给
蔡元培与中华孝道
作者: 单滨新  来源:寻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科书  民主革命  母亲  中华  宋明理学  中国伦理  蔡元培  人文传统  孝道  儒家 
描述: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以翰林身份参加革命,成立光复会,加入同盟会,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历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数度赴法、德等国留学考察,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和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以“持时论者”而自豪,一生立德立言立功。傅斯年在《我所景仰的蔡元培之风格》中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
黄自的生活与创作(续)
作者: 钱仁康  来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乐教材  独唱歌曲  钢琴伴奏  四部合唱  中学音乐  教科书  儿童歌曲  刘雪庵  清唱剧  长恨歌 
描述:黄自的生活与创作(续)
文化守望与全球视野——论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
作者: 余丹红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级  21世纪  文化  中学音乐  全球视野  教科书  黄自  “全球化”  守望  社会生活 
描述:21世纪,“全球化”这个概念日渐成为新世纪社会发展中十分醒目的关键词之一。它以一种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与迅猛的发展速度,构成当今生活的一个基本生存背景,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入到全世界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类的基本观念与生活方式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