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广西陶行知教育实验学校达101家
作者: 黎君  来源:当代生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2011年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暨逝世65周年(1891年10月18日至1946年7月25日)。10月13-14日,广西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暨教师职业情感构建研讨会在南宁市举行。大会表彰了50个先进集体和516个先进个人,为5个新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
我省两教师获“陶行知教育奖”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2011年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暨逝世65周年(1891年10月18日至1946年7月25日)。10月13-14日,广西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暨教师职业情感构建研讨会在南宁市举行。大会表彰了50个先进集体和516个先进个人,为5个新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
陶行知德高身正为师表
作者: 王慧慧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图为学生在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张联辉本报记者潘成摄本报记者王慧慧位于歙县的安徽陶行知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他的著名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陶行知(1891—1946),歙县人,19岁入南京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陶行知毕生从
陶行知和他创办的《生活教育》杂志
作者:暂无 来源:马鞍山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代巨人”和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1891-1946年),原名文濬,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我省徽州(现黄山市)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人氏。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为推行我国平民教育奋斗终生。陶行知先生传世教育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他创立的“生活教育
黎锦晖年谱
作者: 孙继南  来源: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旧民主主义  戊子年  光绪十七年  麻雀与小孩  黎锦晖  湖南省湘潭县  三姊妹  儿童歌舞剧  八兄弟  维新思想 
描述: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九月五日(夏历八月初三),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晓霞村的一户书香人家。祖父葆堂是清代戊子年间的举人。父松安(松庵),为晚清秀才,是一位书法家,湘潭商店的招牌,多出自他的笔下
黎锦晖年谱(未完)
作者: 孙继南  来源:齐鲁艺苑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成就  书法家  湘潭县  湖南省  黎锦晖  祖国  曾参  小学教科书  家庭  祖父 
描述: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九月五日(夏历八月初三),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晓霞村的一户书香人家。祖父葆堂是清代戊子年间的举人。父松安(松庵),为晚清秀才,是一位书法家,湘潭商店的招牌,多出自他的笔下
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黎锦晖
作者: 巩成国  来源:琴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夜深沉》  创始人  流行歌曲  中国音乐史  儿童歌舞剧  黎锦晖  20世纪20年代  《一百年的歌声》 
描述:黎锦晖(1891—1967),湖南湘潭县人,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文学史、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他创作的《桃花江》、《夜深沉》、《小小茉莉》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
黎锦晖 儿童歌舞音乐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纪念黎锦晖诞生一百周年
作者: 俞玉滋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乐作品  突出贡献  戏剧性  麻雀  儿童歌舞剧  黎锦晖  优秀作品  音乐创作  艺术形式  黄金时期 
描述:黎锦晖(1891—1976)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儿童音乐创作领域内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他的创作以儿童歌舞剧和歌舞表演曲最为重要,它们是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乐坛上开始出现的崭新的音乐体裁。因此,长期以来
摄影大师郎静山及其作品档案简介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档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影坛  档案馆  《申报》  浙江兰溪  摄影艺术  摄影记者  江苏淮阴  上海市卢湾区  作品  摄影学 
描述:郎静山,1891年出生,浙江兰溪人,生于江苏淮阴。别号桐云书屋主人,室名桐云书屋(自制有“桐云书屋笺”),笔名静山(1927年出版《静山摄影集》)。我国摄影界成名最早的摄影家,并在世界影坛久享盛誉
陶行知教育思想解读
作者: 刘佩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生平活动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睿,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安徽人氏。少时笃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遂改名知行。1914年赴美留学。1926年,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改造全国乡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