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
风景名胜 (3)
黄浦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7(9)
2016(11)
2015(2)
2014(3)
2013(1)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26)
相关搜索词
正视鲁迅
作者: 李晓琴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标杆。他处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之际,以空间广阔深邃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及国民,从内心深处发出炽热而痛疾的呐喊。鲁迅的文学作品是一声孤单而激昂的号角,虽然对其的质疑声从未停止,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他的作品唤醒我们的良知和怜悯,这种力量不会随时代的改变而消失。
鲁镇看鲁迅
作者: 崔紫璇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去游览鲁镇是我一直的梦想,原因很简单—我想了解鲁迅,想走近他的故事中去,想成为他故事场景里的人物。今天的天气不错,一层厚厚的云把太阳挡住了,致使毒辣的阳光不会炙烤着我们,偶尔还会有一丝清凉的夏风吹过,哪怕风中夹杂着水汽,但也使我们燥热的心情得到了些许的平静。其实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游览鲁镇,好让我能静心地畅游在那片专属于鲁迅的世界里。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去书店买书,我买的第一本书是《朝
鲁迅与《惜别》
作者: 党哲林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竹内好  鲁迅  《惜别》  太宰治 
描述:《惜别》的价值,主要是立足于中日现代关系史和日本人的鲁迅观,这部作品在中日战争的特殊背景上将鲁迅和太宰治本人的复杂性展示出来,包含着文化观念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多重纠葛,与鲁迅的名篇《藤野先生》构成了奇特的关系,具有多角度的认识价值。太宰治希望中国知识分子阅读《惜别》之后能够产生"日本也有我们的理解者"之感怀,在六十年之后,中国读者由阅读《惜别》而生的"感怀"与太宰的希望无疑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怎样的感怀都可以作为理解日本的起点。
重读鲁迅
作者: 张悦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鲁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短暂的一生所创造的对于整个时代和社会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以至于他的光辉遮掩了整个民国的文学和思想。
鲁迅研究中的歧路
作者: 钟赵二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夏志清和普实克都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卓有成就的海外学者,他们因《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而起论争,意识形态的分野和学术背景的隔阂,再加上个人意气作祟,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两位硕学的视野。时过境迁,我们拥有足够的时空距离以及新锐而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应该能对涉及的问题作出更为清晰的判断。但笔者只想辨析两人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展示鲁迅研究中的歧路。
“五四”前夕的鲁迅
作者: 陈艳梅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鲁迅是一面鲜明的爱国与战斗的旗帜,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他全部的作品,贯穿着他的全部生命,这是战士鲁迅一生事业中非常杰出和始终一致的特征。他的科学救国思想,他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以及他对于进化论与超人哲学的独到理解,都渗透着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张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尤其要建设精神文明;不仅要发展科学,尤其要提倡新文艺。
鲁迅的“死孩”意识
作者: 张小林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体验  儿童教育观  死孩  器物 
描述:在鲁迅的笔下反复出现“死孩”,绝非偶然。本文通过鲁迅的人生经历来分析鲁迅“死孩”情感体验的来源,以及通过文本细读看“死孩”意识在文本中的表现,揭示鲁迅对传统愚昧文化的谴责,当时社会人们的麻木冷漠,以及对孩子“器物”认识的愤怒。最后,笔者分析了“死孩”意识对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启蒙的前驱者——鲁迅
作者: 马丽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思想启蒙  《彷徨》  《呐喊》 
描述:在鲁迅的很多作品中,思想启蒙一直是很多读者关注的焦点。从《呐喊》的自序里,我们就可以窥探出鲁迅先生当初选择弃医从文背后的原因,他要唤醒那些体格健全、思想愚昧的民众,他要作为思想启蒙的前驱者,站在文化革命的最前线。但是同时鲁迅又对启蒙带有深深的怀疑,在他的笔下许多革命者都失败了,作者如此设置结局,却足够引发读者对社会深层次原因的分析与探究。
正视鲁迅——关于对当前鲁迅批评的思考
作者: 李晓琴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问者  鲁迅  鲁迅精神  理性批评 
描述: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标杆。他处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之际,以空间广阔深邃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及国民,从内心深处发出炽热而痛疾的呐喊。鲁迅的文学作品是一声孤单而激昂的号角,虽然对其的质疑声从未停止,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他的作品唤醒我们的良知和怜悯,这种力量不会随时代的改变而消失。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作者: 宋谦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义  幽默艺术  新思想 
描述:杂文《拿来主义》作为鲁迅先生文学观的代表作,闪烁着先生高深的文学造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特别是先生幽默、讽刺和辩证法的修辞手法在文中随处可见。本文着重以文章特点为剖析对象,表达读后感受。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