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完成的思考——论鲁迅传统文化观的困境
-
作者:
任永亮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观 鲁迅 困境 视角
-
描述:传统文化。鲁迅意识到传统文化最大的问题是不能颠覆和避免专制集权,但他也试图从传统文化对专制政治的反抗、对权威思想的怀疑和对平等的渴望中,寻找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元素。鲁迅的传统文化观,为现代中国人如何对待传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
理性辨析 走近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思考
-
作者:
王友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进行公开教学。这不是说明我有胆量,而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凡在有思索的地方,凡有思索的人,鲁迅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钱理群语)因此,我试图采用不同的方式,尤其想通过理性辨析来引领学生逐渐走近鲁迅,理解
-
鲁迅重构“中国形象”的文化机制与精神立场
-
作者:
吴翔宇 来源:求索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形象 精神立场 鲁迅 内在机制
-
描述:的主体构想。鲁迅的国家意识植根于“比较既周,爰生自觉”的基石上,着力于建构“能与世界大势相接”的“广博”的“世界识见”。鲁迅“自塑”中国形象表征了后发现代性国家对被动现代性的回应,是对外国人“他塑”中国
-
论1930年代鲁迅与日本佛教界之关系——从日本镰仓圆觉寺的两棵鲁迅赠树说起
-
作者:
陈力君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赠树 中日关系 鲁迅 日本佛教界
-
描述:选择疏远了日本的佛教界。这一现象说明:在两国交往空间日益压缩的时代语境中,鲁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只能进行国族意识大于一切的人生选择;这对于诸多相似经历的留日知识分子而言,显然具有某种普遍性。
-
不敢死的“人”和不能活的“鬼”——从“祥林嫂”说开去探究鲁迅与朱安的婚姻
-
作者:
张静怡 来源: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和宗族观念迫害的典型,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就鲁迅自己的生活来说,他与朱安的婚姻也是封建礼教影响下的结合,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与他对贞节观念和宗族观念的认识息息相关的。而鲁迅笔下所写的迷惘、痛苦、终至意识丧失的
-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
-
作者:
周洪宇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两个维度 国家 素养 社会关系 国际组织 中国 陶行知
-
描述:本国、本地区,也关注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国际公民意识;三是各国在“求同”的同时,尤其关注本国优良传统文化,使“核心素养”扎根于本国土壤。
-
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让体育课堂大放光彩
-
作者:
李亚婷 来源:科普童话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塑造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鼓励学生,培养自信,勇于创新陶行知先生有一段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应该来说,每个孩子都有不同层次的创新,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潜在能力,都有
-
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指导意义
-
作者:
李心湄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教育最终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教育的内容需要与生活内容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教学问题,同时将生活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课堂教学当中。陶行知认为社教师需要突破传统封闭的教室对教学的束
-
陶行知“人中人”思想及其伦理共同体意蕴
-
作者:
钱广荣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中人”思想 陶行知 伦理共同体 理想人格
-
描述:“人中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极力推崇和倡导的理想人格,富含伦理共同体意蕴.可以从为大众谋利益的奉公观念、自立自强而不自私的自我意识、“摇不动”的“国人气节”等方面加以
-
培养数学讲堂小主人——陶行知“小先生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
作者:
高芳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何培养学习小主人?,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始之行"教育理念,与《墨辩》提出的"亲知","闻知","说知"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