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美学诉求
作者: 蓝霞 陈其射  来源: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式美  美学诉求  音乐美  内容美 
描述:黎锦晖是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其儿童歌舞音乐的评价仍存有争议.因此,重拾历史遗留问题,将其抽象到音乐美学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结合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和论著,分别从音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来解析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真正内涵.
都市文化与革命诉求:对1930年代聂耳、黎锦晖音乐观念冲突的审思
作者: 陈伟 张永刚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聂耳  都市文化  黎锦晖  美学形态  时代精神  革命诉求 
描述:聂耳与黎锦晖在1930年代初的音乐观念冲突,体现了那个时代都市文化发展方向与革命诉求之间的普遍矛盾。这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两种力量即改良的进化力量和进步的革命力量交互作用而造成的。它使中国新音乐
孔子与陶行知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比较
作者: 刘奕 刘晓波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陶行知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描述:孔子和陶行知对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都有过深入、细致的论述。通过比较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以期完善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从鲁迅式“看客心理”浅析网络受众及引导
作者: 吴媛媛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网络  鲁迅式  看客心理  受众及引导 
描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影响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是以鲁迅式的“看客心理”为知识背景,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对受众人群的引导和影响。
孔子与陶行知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比较
作者: 刘奕 刘晓波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陶行知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描述:孔子和陶行知对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都有过深入、细致的论述。通过比较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以期完善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陶行知学习心理思想对于高职教育的当代价值
作者: 龚光军  来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学习  学习心理  陶行知  高职生 
描述:现代教育心理学发展重心由“重教”向“重学”转移,学习是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学习理论是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陶行知在其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中,极其重视对
高旭诗词中的“西方”
作者: 杨理沛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理诉求  文学转型  价值判断  高旭  诗词  西方 
描述:、秀美的自然风物与淳朴的风俗民情、瑰丽雄奇的富士山等。他突破古典诗词的局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智慧地利用中日两国相似的文化背景,曲折地表达了晚清知识分子在中日关系逆转中反观自我的苦闷与焦虑,同时强烈地折射出他们欲借现代化转型重构民族个性和未来中国的心理诉求
鲁迅《五猖会》中的儿童心理教育之浅析
作者: 周京京  来源:小品文选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鲁迅《五猖会》中的儿童心理教育之浅析
清民之际知识精英的著译事业、教育理想及其东方现代性诉求——以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及其与张元济等出版人的互动为中心
作者: 叶隽  来源:长白学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民之际  张元济  《中学修身教科书》  蔡元培 
描述:清民之际,精英人物既面临着时代的大变局和大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知识结构的重构。如果相对排除社会场域的复杂因素,那么考察精英人物的知识结构如何进行重组、调整和更新的过程,则至关重要。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的编撰,展现出了文化与社会场域的互动维度,以及留学史、翻译史、学术史、教育史与出版史的密切关联,并进而构成了现代中国的文化规训结构。同时,进一步将考察的视域放宽、焦距拓远,探讨同时代精英人物所关注的共同话题与时代背景,则东方现代性路径已呼之欲出。
重读陶行知的《领导者再教育》
作者: 张新平  来源:中小学管理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主教育  教育治理  《领导者再教育》  终身学习  陶行知  互相教育 
描述:陶行知发表于1946年的《领导者再教育》一文,凝聚了关于民主教育领导的核心诉求和思想。此文因为前瞻性地提出了互相教育、民主教育及终身学习的思想,所以在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下,仍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