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周恩来在50年代
作者: 熊华源 廖心文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周恩来  50年代  中国人民 
描述: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01/48.00/978720508797520世纪50年代是艰难的十年,开国总理周恩来在这十年间,与中国人民一起,在摸索中前进。本书以详实信息和简洁明快的文字,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周恩来。
[0图]中国上海百年外滩建筑
作者: 王绪远  来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20世纪  建筑史  黄浦区 
描述:外滩,一个国际性的地标,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外滩经过两次大规模功能置换和基础建设改造,使外滩的功能转型又获得了可能。本书将通过国内外最新的、最详实的资料和大量图片以及对外滩最新变化的追踪研究,为读者展现一部全面的、客观的外滩建筑变迁史。
[0图]百年外滩建筑 Shanghai China the bund & architecture of one century 中英文本 eng
作者: 王绪远  来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20世纪  建筑史  黄浦区 
描述:本书分百年沧桑、建筑风格、建筑元素、建筑再生四部分。内容包括:外滩的由来、新古典主义、外滩十八号等。
文化广场:见证上海80载风云
作者: 海巴子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售票员  20世纪  三十年  公交车  60年代  中后期  上海人 
描述:十年代的“逸园跑狗场”大凡上了些年纪的上海人,都还留着这样的记忆:当公交车途经陕西南路或复兴中路站时,售票员总会这样叫道:“文化广场、跑狗场到了!”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这种独特的报站方式还一直保留着.足见当年曾经显赫一时的“跑狗场”.在上海人心中烙下的深刻印记。
郭沫若与鲁迅
作者:暂无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风云人物  新文化  鲁迅  郭沫若  政治态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描述:鲁迅和郭沫若都是新文化的风云人物。他们生前,也曾有过相交、相见的愿望,可惜却未谋一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郭沫若和鲁迅在文学上的主张和政治态度的不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1928年初,为了推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造
郭沫若与鲁迅(外二则)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鲁迅和郭沫若都是新文化的风云人物。他们生前,也曾有过相交、相见的愿望,可惜却未谋一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郭沫若和鲁迅在文学上的主张和政治态度的不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 1928
黎锦晖和《小朋友》及其他
作者: 俞筱尧  来源:书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编  民间音乐  黎锦晖  周刊  《小朋友》  戏曲  明月音乐会 
描述:在编辑出版界,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小朋友》周刊的,但是《小朋友》周刊的创始者和最早的主编人黎锦晖(1891-1967),知道的人现在也许不多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文化教育界,黎锦晖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在国内以至东南亚国家华侨中享有盛誉。“五四”以来,他还曾尝试
从巧妙的技术手段到温情的人文关怀:品读海派舞剧《周璇》的情怀表达
作者: 龚倩  来源:舞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温情  怀表  周璇  舞剧  人文关怀  海派文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描述:周璇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代名词,这样一位身兼电影明星和歌星双重身份的旧上海明星,这样一位“出污泥而不染”,一生追求真、善、美的“金嗓子”,在她离去已半个多世纪之后,并没有被人们所遗忘,人们无法忘怀她无邪的面孔、天籁般的歌声以及她与老上海血脉相连的传奇人生。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探微
作者: 周洪生 杨冰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迪  陶行知  前瞻性  教育思想 
描述: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价值。"教育回归生活"的生活教育,创造"真善美活人"的创造教育,"回归乡土、改造乡村生活"的乡村教育,秉持"大众大学""无形的社会大学"的大学教育理论,皆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价值。
踏着弹硌路 逛逛田子坊
作者: 易可  来源:科学生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鼎盛期  20世纪  石库门  50年代  人的发展  上海人 
描述:对老上海人来说,“弹硌路”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由卵石、块石铺筑的“弹硌路”,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鼎盛期,全市约有400条,总长达近800千米。“弹硌路”渗水好,又接地气,坏了修整也十分方便。然而伴随着上海惊人的发展,老上海的石库门、弹硌路已离我们渐渐远去,它们的踪迹已越来越少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