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
图书(1)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
风景名胜 (1)
名人故居 (1)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2)
2013(1)
2012(2)
2011(1)
2010(1)
2009(1)
按来源分组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1)
寻根(1)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长江日报(1)
人文地理(1)
炎黄春秋(1)
教育文化论坛(1)
刊授党校(1)
湘潮(1)
相关搜索词
林伯渠与抗日
作者: 汪洪斌  来源:湘潮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社会关系  第二次国共合作  林伯渠  社会影响 
描述:抗日战争爆发后,林伯渠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关系、资深望重的社会影响,积极参与倡导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
向周恩来学演讲
作者: 杨诗  来源:刊授党校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关系  思想改造  自我批评  演讲艺术  马寅初  周总理  周恩来  知识分子 
描述:马寅初有学问,也很擅长演讲,可是他由衷地佩服周恩来的演讲风度和演讲艺术。他说,“周总理自我批评的精神,坦率说出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用这样的办法来领导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在我看来是最有效的”。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
作者: 周洪宇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两个维度  国家  素养  社会关系  国际组织  中国  陶行知 
描述: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核心素养”并非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以培养完整的个体和促进社会发展两个维度为起点;二是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目光不仅聚焦在
徐铸成当卧底
作者: 贺越明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铸成  右派  李平心  社会关系  资产阶级  思想工作  统战部  反右斗争  毛泽东  文汇报 
描述:在1957年夏季展开的反右斗争中,毛泽东亲自撰写、改定的《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和《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先后以《人民日报》“本报编辑部”和“社论”的名义发表,时任上海《文汇报》社长兼总编辑的徐铸成在劫难逃,再三检讨仍未过关,很快被戴上了“右派”帽子,报社职务撤掉,全国人大代表除名,随后与其他被划为“右派”的文教界人士一起,先去郊县农村劳动,后入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结束后安排至出版局工作。
浅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上海田子坊地区的空间重塑
作者: 孔翔 钱俊杰  来源:人文地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上海田子坊  文化创意产业  社会关系变迁  空间重塑 
描述:本文以对上海田子坊地区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初步探索产业活动变迁对地方文化形象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影响机制。论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进入不仅改善了田子坊的地方文化形象,也使当地原本简单的社会关系趋于复杂
鲁迅与青年的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代人如胡适、陈独秀等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那些关系大概更多是一种社会关系而非一种生命关系或者精神关系
[0图]徐铸成自述 运动档案汇编
作者: 徐铸成  来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徐铸成  1991  1907  回忆录 
描述:本书基本内容为作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常生活记录和思想剖析,以及对自己的一些主要社会关系和经历、与《大公报》和《文汇报》有关系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回忆讲述,同时对彼时彼地的知识分子生活、处境、心态也有侧面介绍。本稿初次结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传世价值,可作为《徐铸成回忆录》的有益补充。
蔡元培与慈幼文化
作者: 单滨新  来源:寻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香山慈幼院  儿童美育  熊希龄  中华教育改进社  受教育  父母  蔡元培  公共责任  儿童节  孝文化 
描述: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蔡元培的儒家人格和圣贤修养的重要体现,就是传承中华慈孝文化。 我曾在本刊发表拙文《蔡元培与中华孝道》(2012年第1期),对蔡元培传承中华孝道作了阐述。为更好剖析蔡元培丰富的儒家人格,我拟就其对慈幼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再作一些解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袁振英在北大的历史留痕
作者: 周爽  来源: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文  计划书  皇仁书院  秋至  进德会  专家批评  思想价值  资料集  哲学门  卷第 
描述:袁振英自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于1915年秋至1918年夏,在北大文本科英文学门就学。他在北大三年所度过的学习生活、所参与的各种活动、所交往的不同社会关系以及初步形成的思想价值体系,应该说对其一生确实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