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追思胡绳同志学术业绩座谈会述要
-
作者:
任贵祥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述要 求是 思想理论 胡绳 党史研究室 悼念 逝世 中央党校 军事科学院 中共党史学
-
描述:我国思想理论界的一代宗师胡绳逝世后,同其他各界一样,学术界怀着悲痛追思之情,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2000年11月27日,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召开了追思胡绳同志学术业绩座谈会。与会者有中央党史
-
“胡绳青年学术奖”将从“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产生
-
作者:暂无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获奖成果 评选活动 普及读物 胡绳 社会科学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研究 研究报告 学术奖 社会科学成果
-
描述:以遴选与奖励全国青年社会科学领域最优秀成果为宗旨的“胡绳青年学术奖”评选活动日前拉开惟幕。 这项青年学术奖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理论家胡绳命名,它的发起资金为100万元,是胡绳
-
“胡绳青年学术奖”将从“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产生
-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管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以奖励全国青年社会科学领域最优秀成果为宗旨的“胡绳青年学术奖”评选活动日前拉开帷幕。这项青年学术奖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理论家胡绳命名。它的发起资金为100万元,是胡绳捐献他
-
“胡绳青年学术奖”开始评选——首届获奖作品将从“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产生
-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韩国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获奖成果 普及读物 胡绳 社会科学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研究 研究报告 获奖作品 学术奖 社会科学成果
-
描述:以遴选与奖励全国青年社会科学领域最优秀成果为宗旨的“胡绳青年学术奖”评选活动日前拉开帷幕。 这项青年学术奖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理论家胡绳命名,它的发起资金为100万元,是胡绳
-
奖中评奖 优中选优“胡绳青年学术奖”将从“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产生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获奖成果 评选活动 普及读物 胡绳 社会科学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研究 研究报告 学术奖 社会科学成果
-
描述:以遴选与奖励全国青年社会科学领域最优秀成果为宗旨的“胡绳青年学术奖”评选活动日前拉开帷幕。 这项青年学术奖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理论家胡绳命名,它的发起资金为100万元,是胡绳
-
[0图]走近陶行知 学生读本
-
作者:
周德藩 来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陶行知 少年读物 教育思想
-
描述:根草去”的崇高人格,影响和激励了无数的老师和学生。这本书是专门为中小学生编写的,包括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人生为一大事来;爱满天下;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生第一要事是康健;教学做合一;大家都来上民主第一课;人人是创造之人等八个单元。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交流、实践、展示的机会。
-
陶行知历史定位新论
-
作者:
周洪宇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定位 陶行知 人物评价
-
描述:对历史人物的合理定位是人物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这不仅是对人物历史贡献的科学评定,而且有助于充分去认识和理解该历史人物,进而更好地去学习借鉴其思想、人格、活动中的有益成分。以往对陶行知的定位一般是
-
陶行知与克伯屈
-
作者:
陈竞蓉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活动 陶行知 教育思想 克伯屈
-
描述:发起、筹备和接待克伯屈两次来华讲学,并与克伯屈有着亲密往来。1946年陶行知去世后,克伯屈在美积极参与发起、组织陶行知系列纪念活动。在长达近三十年的密切交往中,克伯屈不仅是陶行知生活中的良师,更是其事
-
日本陶行知研究述论
-
作者:
梁忠铭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教育 王阳明 杜威 陶行知
-
描述:姿态,与战后日本教育学界的反省心态高度契合。日本学界的陶行知研究有如下特点:第一,世良正浩的选题表明日本学界对陶行知关注度上升。第二,从“斋藤模式”到“牧野模式”的转变,透露出日本学界关怀面的扩展。第三,1930年陶行知在日本的活动还有待学界继续深入探讨。
-
陶行知教育思想解读
-
作者:
刘佩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一、生平活动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睿,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安徽人氏。少时笃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遂改名知行。1914年赴美留学。1926年,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改造全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