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与书
-
作者:
秦九凤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雨花 周贻奎 雷英夫 专栏作家 李勃 鸡鸣寺 马卡洛夫 书香世家 《醒世恒言》 旅顺口
-
描述:深厚的情感,并能恰到好处地掌握和运用书本知识。周恩来读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1946年9月,周恩来在南京鸡鸣寺里曾3次接受美国当时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勃曼(1889
-
周恩来与地质矿产事业
-
作者:
宋瑞祥 来源:国土资源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质工作 地质矿产 玉门油田 边区政府 石油管理 陕北红军 地质部 志丹 地质人员 铀矿地质
-
描述:1976年1月8日,伟大的人民总理周恩来逝世。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少年,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年,他为中华之革命而奋斗;老年,他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音容笑貌,被人民永远
-
周恩来的雨花情结
-
作者:
张开明 来源:雨花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人监狱 廖仲恺 廖梦醒 民主革命家 中央军校 陈延年 罗登 并肩战斗 中共中央南方局 总政治部主任
-
描述:1946年11月19日。当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映照在窗棂上的时候,他就醒了。因为,他在今天将告别金陵,返回延安了。他迅速地整理好行装,连自己那几件破旧的打了补钉的衬衣也装进了手提箱里。这是他多年的习惯
-
周恩来与宣化店谈判静心
-
作者:
陈稳祥 来源:当代老年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永昌 党代表 停战协定 国民党 部队 中原 周恩来 谈判
-
描述:1946年4月,国民党企图“围歼”中原部队的部署基本就绪,内战一触即发。5月1日晚,周恩来在重庆就国民党企图“围歼”中原部队之事,与国民党代表徐永昌会谈达2小时之久。同时又致电马歇尔,揭露国民党已
-
钱能训:周恩来离乡去东北的因缘
-
作者:
李海文 来源:世纪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士珍 顺天府乡试 童子试 徐世昌 浙江嘉善 吴越国 巡警部尚书 军机大臣 武肃王 周贻赓
-
描述:周恩来1946年回顾自己成长过程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1他为什么能从淮安
-
周恩来为京沪设办事处致信宋子文
-
作者:
刘小宁 来源:世纪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陈诚 宋子文 行政院长 陆定一 还都 龚澎 中共代表团 代表团团员 国民党当局 国共谈判
-
描述:1946年4月30日,中共代表团在重庆举行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周恩来发表讲话,通报了东北的战局。在国民政府“还都”前夕,中共代表团先期于5月3日由重庆移驻南京,办公处就设在国民政府以东的梅园新村
-
周恩来对“南京谈判”的贡献及其所培育的“梅园精神”和时代价值
-
作者:
徐海涛 来源:觉悟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国民主运动 爱国民主人士 周恩来精神 郑位三 宣化店 汉口协议 当代社会主义 中共代表团 民族复兴 国民党军
-
描述:1946年5月,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为争取战后中国走上和平、民主的民族复兴道路而不懈努力。历史上将这次国共谈判称之为"南京谈判"。谈判期间,周恩来率领中共
-
鲁迅书简的披露过程
-
作者:
葛飞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上述林 许广平 曹靖华 《鲁迅全集》 未名社 致曹聚仁 复社 三闲书屋 文艺阵地 胡风
-
描述:1937年1月,许广平发布征集鲁迅书简启事,为出版《鲁迅全集》作准备。同年6月,许广平编选的《鲁迅书简》(影印)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只收了69封信。次年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却没有收入书简、日记
-
浅析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思想
-
作者:
时玉莹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关键期 “师道尊严” 人民教育家 平民教育 教育事业 奋斗终生 解放事业 教务主任 安徽歙县 金陵大学
-
描述: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
-
陶行知: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现在
-
作者:
黄严磊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中国人民救国会 人民教育家 教学做合一 育才学校 社会大学 工学团 安徽歙县 晓庄学校 社会即学校
-
描述: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安徽歙县人,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大众诗人、革命战士。他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