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周恩来指导外事翻译工作
作者: 施燕华  来源:湘潮(上半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外国语学院  驻外使领馆  吴建民  冀朝铸  中国教育  外国友人  教育改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  普通工作人员  中法建交 
描述:1965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教育司翻译处(现为翻译司)工作,与我同时进入翻译处的有10多个年轻人。1964年中法建交,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周恩来估计中国的外交将会有大发展,为此要未雨绸缪,准备好干部,指示翻译处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挑选一批刚毕业的年轻人,加以培养,应对即将到来的外事活动高潮。我们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进入了外交部。在此后
抗战时期周恩来在重庆指导文化界抗日
作者: 葛美荣  来源:档案时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民党顽固派  第三厅  相持阶段  八路军办事处  蒋管区  抗日活动  中国艺术剧社  国民党中央  《新华日报》  军统局 
描述: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1938年,周恩来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任政治部下属第三厅厅长。南京、武汉相继失守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对文化界则公开取消郭沫若领导的第三厅。为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保护进步文化人士的安全,周恩来准备把郭沫若等人从重庆等地撤走。而国民党由于害怕这些文人投到共产党那里,不利于自已的统治,于是又成立了一个文化委员会(简称文委),仍由郭沫若任主任委
周恩来亲赴杨树浦部委指导第三次武装起义
作者:暂无 来源:杨浦时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927年春,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直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在纷繁复杂的军事准备工作中,周恩来抓得最紧、最多的是这次起义依靠的主力——上海工人纠察队的各项事宜。周恩来十分强调对工人纠察队的训练问题,他深知工人纠察队的作战能力将直接关系到起义的成败。在第三次武装起义准备阶段,周恩来废寝忘食
何香凝的办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作者: 宋亚平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何香凝  办学思想 
描述:何香凝以革命家的气魄办学治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想.她的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办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
作者: 王育锋  来源: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平共处  外交思想  周恩来 
描述: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思想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对外交往活动、追求世界和平的过程中,是指导新中国开展一系列对外活动,建立睦邻邦交正常化的指导思想。研究与学习周恩来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具有重要意义。
周恩来在领导南昌起义中的历史功勋(下)
作者: 陈汉初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军事思想上,周恩来等前委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决定军事指导方针。在南征途中,部队冒着盛夏酷暑,沿着崎岖山路,长途行军,粮草奇缺,非战斗减员严重。周恩来及时根据部队的情况,修改行军计划;在军事上,他反对“避战”的错误军事指导,主张坚决抓住战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周恩来
周恩来外交修辞中的象征
作者: 解正明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外交  修辞  周恩来 
描述:周恩来外交修辞中的象征有四个层级,即战术思维、战场思维、战略思维和指导性思维.外交语体是外交修辞的象征框架,场景是外交修辞的象征基础.周恩来外交辞令中的象征具有建构价值,外交象征的动机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简论周恩来的大局观
作者: 孟莹  来源:赤子(上中旬)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周恩来大局观  周恩来 
描述:周恩来的大局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特征为全局性、实践性、人民性,周恩来的大局观在社会,经济,外交等几个方面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论建国后周恩来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思想
作者: 周小燚  来源:祖国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周恩来  和谐党群关系 
描述:周恩来同志长期的革命与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丰富的党群关系思想。加强对周恩来党群和谐思想的研究,对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何香凝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作者: 程绍珍  来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何香凝 
描述:何香凝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积极赞助和维护国共两党合作,组织和指导广大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坚持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