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黄自
作者: 王蔚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业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作曲技术  清唱剧《长恨歌》  中国音乐史  三十年代  萧友梅  知识分子  音乐家 
描述: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伴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伴随着‘五四’对科学、民主的追求和对封建文化的叛逆;也是伴随着各阶级的知识分子对教育作用的深入认识和不断
论柯灵的电影剧本创作:纪念柯灵百年诞辰
作者: 周斌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电影特点  现实主义  剧本特性  电影剧本  柯灵  创作 
描述:中国电影史上颇有影响。仅就其电影剧本创作而言,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他都积累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首先,他十分重视电影剧本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真实反映,并由此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与看法。其次,他
论胡绳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
作者: 吕希晨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传播与发展  文化哲学思想  文化观  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唯心主义  中国现代文化  抵制  新民主主义文化 
描述:文化活动中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堪称是一位中国现代历史唯物主义文化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有必要研究与讨论胡绳的文化哲学思想,科学地评价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的贡献。这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化哲学思想的实质与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以艾思奇、胡绳、陈唯实为例
作者: 胡为雄 赵文丹  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唯实  艾思奇  大众化 
描述:的独特理念和深刻思想,而其所形成的共识是使广大知识青年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除知识饥荒,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改变社会生活的思想利器。同时,他们在哲学和生活的关系、哲学与认识真理的问题、思想的问题等方面也有相同的看法,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出了共同的贡献。
胡绳对“科玄论战”所提问题的回答:兼论胡绳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
作者: 韩爱叶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科玄论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回答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描述:,而研究其早期学术思想的甚少。因此有必要对胡绳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科学评价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这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哲学思想的实质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不是就胡绳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胡绳提出要对有关阶级和革命的问题作新的研究
作者: 秋水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访谈录  胡绳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中间阶级  情况并非如此  简单化  阶级对立  阶级观点  工人阶级 
描述:《百年潮》1997年第1期刊登郑惠采访的《胡绳访谈录》通讯,《访谈录》中胡绳提出,要改变过去那种把阶级和阶级斗争简单化、公式化的观点和做法,要根据较之100多年前有了很大不同的历史情况、现实情况,对
[0图]走近陶行知 教师读本
作者: 周德藩  来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师资培养  1891  陶行知  教材  1946  教育思考 
描述:导读”、“现实解读”、“案例选读”、“链接阅读”四个部分。本书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近
[0图]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陶行知
作者: 朱小蔓  来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891  陶行知  1946  研究  教育思想 
描述:在那一个特定时空下的基本思想状态。进一步从认识论上反思中国现代化过程的模式。本书试图将其几十年来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系统化,理论化。然后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当今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书的论述均是在20个省市丰富的教育调查与实践基础上针对实际问题而展开的。
陶行知历史定位新论
作者: 周洪宇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定位  陶行知  人物评价 
描述:对历史人物的合理定位是人物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这不仅是对人物历史贡献的科学评定,而且有助于充分去认识和理解该历史人物,进而更好地去学习借鉴其思想、人格、活动中的有益成分。以往对陶行知的定位一般是
陶行知先生留下的“作业”——立德树入的逻辑与实践研究之一
作者: 谢维和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实践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  作业  陶行知  内在逻辑  传统文化  教育界 
描述:、“德育空洞”现象,充分反映了对德育与智育关系的认识模糊,进而导致实践方向的迷失。德育与智育之间真的是对立的吗?知识与品行是什么关系?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究竟应该如何实施?立德树人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如何体现
Rss订阅